为官不能先富的觀念并未過時
李华新
7月6日《解放日报》第16版以《彭德怀说,当官的不能先富》为题,摘登了《一九五六年后的彭德怀》一书中有关彭总在攀枝花三线建设工地访问农家时的故事。当时当地的山村有户人家,三个女人只有一条裤子,而公社有的干部全家却在镇里住得好、穿得好。面对这种鲜明对比,彭总对那个陪同的公社干部厉声说:“老百姓穷得连裤子都没有穿了,你却在镇上住大瓦房,你能住得安心吗?......如果我们当官的自己先富起来了,而不去管那些穷人,这就违背了我们当年革命的宗旨,人民就不会再拥护我们,我们自己就要垮台的!”
这个故事,真实展现了彭德怀同志对民生的殷切关注和共产党人的一身正气。“当官的不能先富”,此话在今天仍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2007年08月07日 09:59:58 来源:江西日报 )
也许我们今天在重温这个故事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因为一个时期以来,党员干部带头致富,也曾经是一个历史时期中作为党员先进性的一种表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那个时候提倡党员干部带头致富,是在拨乱反正的特殊时期提出来的。而并未说,作为党员干部就不要管表现的利益。在一些群众对致富心存疑虑,或是在村里要建设的一些好项目,心里没有底的时候,的确需要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不过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一种呼唤,是要看到改革会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一种示范。而作为共产党人并没有也不会忘记要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因此说,如果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那个口号的时候,我们是完全可以明白当时的那番
心情,现在加入一些领导干部,只是对自己致富有兴趣,有劲头,只是对往自己的腰包里捞钱有兴趣,那么他至少是忘记了作为党的先进分子,他更重要的职责是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让乡亲们让城里的百姓让低收入家庭都能过上好日子,才是一个党员干部的形象。
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吴仁宝带领村民将一个昔日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建设成为闻名全国的富裕村,他本人却没有“先富”起来。如今华西村民已搬进第五代欧式别墅,可他家仍住在上世纪70年代末建造的“兵营式”农宅中。“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这种把人生的乐趣和幸福,始终寄托在“为民造福”的追求之中的精神,是共产党人崇高思想境界的生动写照。 而这些对于吴仁宝来说是很平常的,也是很自觉的一种事情,他丝毫没有感到有有什么异样,因为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作为一位党委书记,他的责任就是要带领群众一同走上富裕之路,不然的话,还要他这样的党员干部干什么。而与之相反的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以为群众脱贫致富为借口的一些干部,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贪污腐败最终走向人们的对立面的案例也不再少数。因此说,看一个党员干部是否真心为群众谋利益,是否真得愿意自己在享受方面落在百姓后面,而不是和百姓争抢待遇和享受,就是一个最基本的试金石。
现在之所以在一些地方盖豪华办公楼屡禁不止,屁股下的坐骑屡换不知,出国考察大手大脚花公家的钱一点也不心疼,其原因就是心里没有装着百姓,眼里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没有民生观念。
我们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合法的劳动所得富起来,这是好事,党员干部也是需要致富的,也不是越贫穷的党员干部越是光荣,党员干部也应该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可是如果是你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致富谋利,那么显然是违背了党的宗旨的,那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了。因此说党员干部要守住清贫,经起诱惑,要时刻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才能执政做到执政为民。
让群众先富起来,带领群众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党的要求,也是民心的期待。更是时代赋予所有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的使命。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