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馒头的故事


  我和馒头的故事

  注:这是4月1日和4月2日在同道中人QQ群里讲的一个故事.所以文字里面有很多口述的痕迹,这是需要先做交代的.再因兴之所至,未必每事都尽符合实际,希望大家谅解.括号里的句子为当时听众的插话,很有趣味,选用了一些.因未及征求意见,姑隐其名.)

  我和馒头所以能写出故事来,是因为我和馒头很有感情。记得从小就喜欢吃馒头。中学时候,学校领导就干涉过我吃馒头。他们坚持认为要吃包子,因为包字里头有肉,馒头没有。他们生怕我体力不及,影响我的学习。(呵呵,风先生喝风都可以长力气)事实证明他们是有远见的。因为我忍痛吃了两个月的包子后,就考上了大学。尽管是一所不太好的大学,但在我那个更不好的中学,那年就只考起了我一个。汗颜啊。

  我对馒头和包子的认识是有歧异的。我觉得馒头好,是因为它胸无玄机。不像那包子,里头有馅,反让人吃起不放心。这是我喜欢馒头的最根本的原由。

  我今天讲我和馒头的故事,一则因为我喜欢吃馒头,更因为我还卖过馒头。我卖起馒头来,更是别具一格。算是颇得人心,众人都喜欢吃我卖的馒头。诸多乐趣从中生出,完全值得铺叙一下的(本来我想写好再讲的。现在我先讲后写吧。)

  多年往事,今朝写出,细节已经很难记住了。但大体如此,或可见当日之生动情状。

  最初去卖馒头,一半因为无聊,一半因为贫困。实际上也可归结为一个词,就是贫困。无非是物质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贫困而已。(呵呵,现在好象风先生也不算富裕哈,怎么不去卖馒头了呢?)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无疑是最难过的时段。录取通知书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考试成绩也不高,录取与否尚无信心,去向哪里更无把握。真可谓踌躇无计,坐立不安啊。家里人很关心我。地邻上的人也很关心。越关心,越难受。自己尚且不知,如何能答人以真。于是日日外出,寻朋访友,久而久之,殊是无趣。一友之母亲便告知:不如去卖馒头耍吧。我便去了。

  馒头厂是河南人开的,卖馒头的人也有一半以上是河南和山东的,本地的就两三人。所有卖馒头的人都是用河南的那种腔调,在自行车上一路驶去,空气中便荡漾起那种特有的卖腔。

  我卖馒头与人不一样。生活本无趣,我辈就要寻趣味。这叫趣味馒头销售法。此意若为诸位所用,定当受用无穷。(我准备哪天去卖帅哥。细心听你的法)先是唱起卖,照着"九妹九妹"的唱法叫卖馒头。叫了一天,显得单调,别人也觉得奇怪,一点都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我便寻思出一系列顺口溜,轮流变换着,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开场白。此举先声夺人,一下子拉近了群众的距离,当然,这个距离完全可能导致心理到生理上的。(这个各位同道学到点哈。)

  小飞似乎就在铁合金厂呆过。那个家属区的好几个女子,都说我卖的馒头比其他几位卖的好吃。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我们几位卖馒头的都是从一家厂里拉出来的。当时我已是20岁了。当然跟现在比起还算年轻。相貌应该也比现在中正好看。(以色相勾引人买馒头,罪不可赦!)可惜当时天天在日里来去着,皮肤晒得黝黑,想来能够引起那几个貌美如花的女子的关注,恐怕更多的是心理的原因。(而非以为的"先生理后心理",也非恃"色"傲物的以己度人之"小妖"心理。)

  卖馒头很辛苦,往往要走街串巷,甚至上山下乡。那时做什么事都吃得苦,有恒心,不像现在这么懒散。一天通常要跑好几十公里。当时峨眉山市的好几个镇我是跑完了的。

  且说一日往人群先生居处进发。路遇一对男女,不知已婚未婚,相伴而行,状极亲密。听我喊得精彩,便招手栏住了我的去路。说了半天还没公布我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要吃馒头不用走,馒头送到家门口",群众一听心里都很温暖的。"民以食为天,食以馒头为天",要让人民群众知道馒头在饮食生活中的重要性。诸如等等,当时起码也是十数句,现在很多记不起了。

  回到那对男女上来。那对男女要买馒头,我一时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我一向害羞。而那女子又太过漂亮。(你误把人家胸口的那两块当馒头递给那男的了?)我至今都还能记起她那灿烂如花的面容,皮肤又白皙得不得了,天生尤物!我现在觉得最对不起她的就是拿了陈馒头卖给了她。至于你们说的那场景,我当时是否想过,已记不起了。不过,以我那时的性格,恐怕还没想到那一层。(瞧瞧!什么心思!长得丑的就该吃陈馒头啊?)

  看到好人,我一般还是从好处想的。看到坏人,恐怕也难免朝坏处想了。(呵呵,以色取义)也不是那个意思。当时我的见识其实已经十分高远了。只是敏于心思而讷于言行罢了。陈馒头是这样的。头天晚上没卖完。自己又吃不完。当然,当到老板的面吃,就免费。所以,这些陈馒头还得在第二天卖出去。这对男女恰好是早晨就碰到了。因为是暑假,天亮得早,那女子的美貌便记得真切。

  那个男的不像我,他对馒头不感兴趣。那女子却与我投脾气,她说就喜欢吃馒头。我看她,她也看着我,那男子也就有点不悦。

  (一大清早就遇到个美女,一天就神清气爽)女子只能吃一个馒头。我便觉得非常遗憾。我说不能只卖一个的。(那就送她一个,好事成双)有个背景需要交代。馒头一般是两个并联,共卖五毛。当时五分钱已少见。一个要三毛。我将此情形给她耐心解释。我的理由是"两个馒头是连起的,亲亲热热,离开不得。"女子一听,赧然。

  一笑。醉死我了。更激发起我的言说欲。(呵呵,这时候风先生是最会说的了,定要勾那女子一笑再笑连三笑)

  女子便说,好嘛。拿两个。(是的,说对了),(:快说!你才让人家一笑)我不像猜测的那样,好看的就拿新鲜馒头,而是按照规矩先卖掉陈的。陈的自然就有点黄了。女子一见,自然惊讶,"怎么是黄的?"我说,黄的有啥不好呢?女子有点羞,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了三秒钟。(回答啊!谁要听你那三秒)我又言:馒头不可貌相,样子看起很黄,吃起味道很香。(就象卖馒头的小伙儿一样)

  女子一听,释然,二笑之。羞花开放了,煞是动人。送入口中便大啖之。只一口便听一声惊叫!(吃着了风先生的肉?)女子还在笑着,眉头却已皱了起来:"怎么是酸的!?"

  我的天,我确实也没想到这陈馒头会酸。一时只得继续解释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允许馒头是酸的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吃酸的呢。这叫‘别有一番酸味嘛!"

  听我理直气壮,女子如释重负,继续大啖之,眉头舒展开来。那男子不便阻止,看着我,藏不住的有点气急败坏。(那男的才吃着酸的了)女子满意而去,犹一去三回顾,不舍离去。(算了吧!不信你的)我亦若有所得若有所失,看那女子身影已远,方才登车远去。真可应了李白诗人的一句诗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古时情,今人心,一理而已

  (你到底是卖馒头还是卖人?)

  好了。花开几朵,另表一支。卖馒头,如此赏心悦目的时日当然还很多。只举一例足矣。再讲一则让人丧气之事。

  且说一日走街串巷至九里镇河坝街。那街颇有名气,从小家贫,无书以致观。更无从上街,我们那里叫赶场。有一赶场机会,便兴奋不已。但我知,此街是极有名气的。有一俗话叫"九里场河坝街(gai),两个老娘比奶奶",现在卖馒头天天赶场,好安逸。只是俗话中的场景却从没见到。

  且说我还是一路叫过去。"要吃馒头不用走,馒头送到家门口"。此呼彼即应也。一小孩尖利的声音便响起来:"爷爷,我要吃馒头!"爷爷未见应也,只闻呵斥声:"吃吃吃,吃锤子!"小孩子便闹起来哦。我便呼道:"小朋友,不要吼,吃了馒头精神抖!"馒头有无此等功效,我虽不能确知,但想来是应有的。那小孩子随即闹得更凶。那老爷子拿到没办法,只是不允。小孩何时受到此等大的诱惑此等大的委屈,便哭了起来。我便说"小朋友不要哭,吃了馒头才舒服"!

  小孩子如受蛊惑然,一发不可收。哭得更急,那老爷子气急败坏,高跳出来,吼了一句,直让我未及措手也。各位看官,你猜他怎说?(吼个锤子!)

  一语惊人呀。他说"臭馒头,不要吼,馒头我们家里有!"乍听此语也,我战战兢兢,三秒未有回话之语。万没想到此一小街上竟是如此藏龙卧虎,脑袋一时轰然!(猴子遇到老虎了!)

  各位看官都知我是深爱馒头之人,怎忍听他如此胡言乱语!

  (:跳脚跟他骂回去!)想我风先生向来尊老爱幼,至今犹然。若硬要说一次对老人不敬不语,恐即那一次矣。我回之曰:"臭老头,不害羞,你有馒头拿来瞅!"小孩此时已不哭了,老年人却真有点要哭了。须发皆动,两唇诺诺,无一语也!浑身颤抖,几不能立也!陡然醒悟过来,回身即拿帚也!直追将出来!

  此时之我也,两脸泛白。刚才不是说当时晒黑了吗。现在有朋友告诉我,我是白里透红,那时可真是黑里透白呢!他的目标很明确,作势汹汹,我骇而疾走,不敢稍作停留,登车而行远矣。老头又叹气又喘气。风中飘过我甩过去的又一句:"老乌龟,不要追,老子骑车自己飞!"(呵呵,骂老年人,不孝!)那时年轻气盛,如今苍苍老矣!反省起来,甚是后悔。当时示弱一点,又当如何呢。愧愧愧!

  (还有好几个故事。看来时间不及了。明天再讲吧。我和无心要去书市了。还有我为什么现在喜欢吃豆腐故事,也跟那时卖馒头是有关系的。各位看官,若有兴趣。明天上午接到捧场哦)

  好了。且罗嗦几句馒头与我性格的关系。我从小爱脸红,不知现在脸红与那时是否有密切的联系。但那时是确实如此的,且爱流汗。小时我口吃。同学都爱打趣我。偏偏小时又常被老师点上去念作文。我便常常是一边红着脸,一边流着汗,声音颤抖,时而口吃的念作文。这种苦,当时经常吃。后果便是口吃的毛病有所改变。卖馒头应该是极大地对口吃毛病进行了完全的颠覆。

  (呵呵,馒头塞着了,发不出口吃音来?)卖馒头可能影响到后来的性格的很大程度的迁移。我开始部分地摆脱内向,可以在人群中高声叫卖,丢掉了一点书生气,多了一点豪侠气,也是从那时开始。(在人群中?看来,这馒头卖得好!)流风所及,还导致以后进大学,我能够在大都市里麻起胆子卖贺卡,磁带、收音机等玩意。好了,扯远了。言归正传。

  且听我讲起我卖馒头与吃豆腐之间的关系。小时我们是很少能够有机会吃上豆腐的。(是吃臭豆腐吧?)臭豆腐是有时能够吃的。新鲜豆腐却很少有机会吃。(为什么?)在老家,吃豆腐(豆花),工程是较为浩大的。首先是要泡豆子,其次是要推磨。老家的磨往往是几家人用的,很大,很笨重。一人是很难推动的,往往要动用一家人以上的力量。再一个,因为几家合用,你家吃豆花,旁人都知道的,所以,做了豆花,就每家都要端点去。做的人便不多。人家做了端一碗过来。我们做了端点出去。就是这样。(((没有卖豆腐的吗?小镇上多的是啊)少小家贫,无致书以观,自然就更舍不得吃豆腐了嘛。(呵呵,现在可是常吃的!)

  又扯远了。且说我卖馒头,势力范围逐渐扩大,但唯独有个圣地,开始是不敢去攻破的。那便是我毕业的母校。(胆子还不够大?怕羞?)因为我在母校吃了很多年的馒头。现在去那里卖,便了有反攻倒算的嫌疑。我向来是不愿意有个不仁不义的名声的。而且在母校,我是个名人,老师同学都认识我。(卖馒头的,谁不认识?卖冰糕的还都认识呢!)若老师见我居然卖馒头去了,一人事已不小,他们会痛心不已:众人事大,示范效应较大,若众人仿效之,我校教育事业如何能成大器。(呵呵,这样说,还差不多)但是后来,我想大丈夫能屈能伸。古人云文心雕龙也,我辈雕虫也无何不可的。一个人,一定要做到龙虫并雕,才算真人,如然。(呵呵,怎么又扯到我身上去了,讲你的馒头吧

  )有此想法,我便高呼而进校园了。老师见之,痛心如我预计,学生见之,振奋出我意料。伙食团见我,也没多言。所以生意很好。学生来卖馒头的主要意图还是请教学习。

  话说一日,我进了校园。开场白如常。"要吃馒头不用走。馒头送到家门口",声若洪钟,衣锦还乡然。

  陡然听副校长一声喊叫:风,还卖甚馒头!(还是文言呢!)我诧也,何故不卖?副校长言:你的录取通知书都来了!(录到哪了?就现在的学校嘛。)一种巨大的幸福感一时把我拥住了。头脑轰然!一时顾不得礼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卖馒头的自行车差点被我掀翻在地。如果在,可能也被我掀翻在地了(:可以想见风先生的丑态)十年寒窗苦,一纸通知书!

  好。进入正题。卖豆腐的来了!

  我与副校长闲谈正酣,卖豆腐(豆花)的高调而至!那喊呀,长声悠悠,动人心魄。但在彼时也,早已失去了其自在的魅力。

  副校长召之,过来过来!那人急趋之,弯腰笑问,校长,要吃点豆腐?

  校长说,吃啥子豆腐哦!你看看,你看看。你是卖豆腐的,人家是卖馒头的。你卖了一辈子豆腐还是个卖豆腐的,人家卖了不到一月馒头,就卖成了大学生!(:他不会卖!还是风先生会卖!)卖豆腐的一时羞极,脸红至耳根,赧颜笑曰:早知我该早转行了(呵呵,人家也转卖馒头来)此人日后是否转卖馒头,据我现在掌握的史料来看,尚无确据。

  但从现在我如此爱吃豆腐的脾性而言,有证据表明,是从心里对那个大爷的一点愧疚和补偿。遥祝大爷豆腐卖得愉快。卖一辈子吃一辈子豆腐!(:风先生喜欢吃豆腐不要找借口嘛)不是借口,是渊源有自。我们不能学胡适,截断众流,置渊源于不顾之境地。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卖馒头的故事实际上已接近尾声。但有两事值得一记。

  好多年后,四川有线电视台采访我,随车前往我卖馒头之故地。只可惜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馒头。馒头厂已关门大吉!曾经馒头孤烟直,今日峨眉日不圆了。道旁枝蔓横生,院内野草疯长,顿生沧海桑田之慨叹。(呵呵,风先生抚今追昔,倍感伤神啊)电视台的几位记者也面面相觑,只得请我清唱了当年卖馒头时的开场白。那年好似是2001的春天,比1992的春天晚来了一些。(再碰见当日之美女,已成太婆,更伤悲了!)

  唉。故事讲到后头,突然没了兴趣。好耍的故事就那么几段嘛。且说大学毕业后。我回家。一个老朋友接待了我。他的夫人也真是貌美如花。如果要借用红楼梦的话。那真是身量苗条,体格风骚。那真是娴静处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看人家夫人干吗?)可惜彼时也,美人已在兄侧,不敢稍多斜视。(眼福不浅,美女都让你看见了)

  唉。这一故事道来,不知多少心曲,又在心底沉积。(呵呵,风先生又想到一边去了)我和朋友偶然想起卖馒头的事情来。我叹道,以前混迹过的很多地方已不在了。包括馒头厂。那美人在侧,听说我卖过馒头,心头大奇,我怎么会卖过馒头呢。一白面书生而已。我不敢直视之,左顾而讲当年卖馒头的故事来。女子听得极仔细,脸白而红,红而白。我倒没注意,朋友发觉奇怪。问之,何故变色?那女子赧颜一笑。

  女子笑后,一时做恍然大悟状!哦。你就是四年前那个喊口诀卖埋头的!女子眼里闪出光芒来,随即又暗淡下去。声音由高而低,臻首言道:"我弟弟至今还想起你!"

  我说,怎么会想起呢?她说:"我弟弟现在还能背诵你当年的口诀呢。"

  我奇了,问他现在在做什么呢。他说去年到县城去读高中了。

  话到此时,朋友已觉不妙,遂打断之,唉,过去的事不用提了。过去了。过去了。我说,的确是过去了。女子也跟了一句,的确是过去了。语气中竟含着一种伤感。(呵呵,什么意思?我真的听晕了)

  那顿饭吃得有点沉闷。空气里也弥漫着一种很奇怪的氛围。我像也有点晕的感觉。(,秋色:是不是这个女子就是昔日买你3毛钱一个的那女子?我也糊涂了。:只有当事人清楚)

  朋友是做大事的人。当时在一个厂矿车间里是个头目,现在是分厂长了。所以,那时事情就已很多。找的人也多。一个电话打来,他说出去几分钟回来。请我多呆一会,他再陪我出去走走。

  朋友一出门,女子急趋前,拉住我道,你记不住我了?我有几年没听到过你馒头的声音了!

  这个故事前面没有铺垫,不是你们猜想的那个美女子,如果是那个,我会记得更清楚的。而这个,虽也很美,但也许是因为没有给她吃过陈馒头的缘故,印象竟也没先前深了。(呵呵,故事讲得不好,把人都讲晕了)

  她是我前面说过的,夸我卖的馒头比其他任何人卖的馒头都好吃的几个少女之一。经她提醒,我想起了又一段往事。(:哈,这个故事可真够长的。:风先生情意绵绵,思绪万千)

  昨天我都说了。这个典故是拿到今天讲嘛。要是先有个铺垫就好了。那时我最爱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小飞曾呆过的六七厂家属区。当时是有几个女子来着,天天等着吃我的馒头(妈的,当年我应该和那个卖豆腐的换换职业。)

  其中有一女也,每至晨七点,定当守在阳台,一面对镜贴花黄,一面静候我的开场白响起。此呼彼即应也,悠悠然在空中荡漾开来。我便仰首望之,彼即低头探之,对视片刻,她赧颜一笑,叫道:等一哈哦。(:美滋滋地。:瞧这一俯一仰。。。。)

  施施然下楼,手端一盘,行至我前。两手如葱,粉嫩极了。含笑看我,口唇蠕动,似有话然。我便一时笨拙,手忙脚乱。这便成了每日早上的一堂必修课了。卖馒头的二十日几乎没有中断。偶有一次没去,第二天便当受到娇嗔:昨天人家等了好久!心里便一阵狂跳。(看来你比武大受人宠爱)

  她也曾问我:"可否每天都吃到你的馒头?"我便犹豫了,答曰:"我可能卖不久的。"她便低头,诺诺之,要是能天天吃到你的馒头就好了。拿到通知书后。我便结束了我的馒头之旅。偶然还会想起馒头生涯中的种种往事。但对那女子,说真的,记忆已有点淡漠了。但是那年到朋友家后。我便再也没去过他家了。为什么呢?(为什么?)这女子便是当年提出希望天天吃我馒头的女子嘛。(哦,已嫁作他人妇了!替风先生哭)

  虽然颜色尚未故,老大嫁作商人妇。不是我哭,那天是她哭了。就是我先前说的,朋友接人电话出去的几分钟里。那女子眼圈便红了,只说了一句很朴素的话:"我有四年没有听到你卖馒头的声音了。"(看来,你朋友和你有一样的眼水嘛。呵呵,那就思念你四年了!此情可歌可表)

  自那时起,我就再也没去过那朋友家。我怕她还要缠着我吃馒头。我已经不卖馒头了哦。(那就卖别的给她吧,可能她更喜欢)

  好了。完了。埋葬一段往事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它讲出来,把它写出来。文章一旦写出。便已不再完全属于自己,因为他为众多的人与妖所知,不再属于我一个人的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