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上访群众堵门,湖北咸宁崇阳县委曾在办公楼的每一层楼设了一道大铁门,还在大院外建了一道围墙,群众找县领导得先闯“四道门”。崇阳县委书记周亨华带头用铁锤拆了保护门,推行“无围墙政府”建设,推倒大院围墙,建大型市民休闲广场。(9月13日长江商报)
笔者闻罢,不禁为此举叫好。长期以来,许多党委、政府大院外建有高大的围墙,戒备森严,这无疑使普通老百姓对政府望而生畏,形成心理障碍,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公共形象,于有形无形中在政府与百姓之间设置了一道鸿沟。难怪群众戏之为“干部像坐牢,百姓像探监”。因而,周亨华书记抡锤砸了这让群众十分反感的铁门,体现一种勇气、一种责任,更体现一种群众观念。
我们经常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如何联系?打开党委、政府的大门,就是一种最便捷的方式。我们正致力于建设一个“透明”的党委、政府,如何“透明”?拆掉党委、政府大院的“围墙”,就是一种透明的表现。而周亨华书记抡锤砸铁门的实践证明,党委、政府的工作并没有因为“无围墙”而受到影响,相反,党委、政府和市民的关系更融洽了,既拉近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体现了政府亲民、爱民的意识和以民为本的行政理念,又在和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交流中,获得了更多资政的信息,使服务更到位。
报道称,铁门拆除后,崇阳县委成立了由公安、工商、土管等10多个职能部门组成的信访接待中心,办公地点就在县委大院对门。同时,县委书记周亨华、县长程群林等近20名县领导走出大院,每周轮流到信访中心接待上访群众,还对历年信访积案实行包办制,不解决问题不脱钩。崇阳县信访局局长汪建钢说,县委敞开大门接访,215件长期遗留疑难案件当年就得到解决。今年元月至7月,县领导包办的82件积案,办结率达90%。随着一大批信访积案的解决,群众来信来访量大幅下降,全县受理群众来信来访量比2004年下降了53%。可见,周亨华抡锤砸开的不仅是铁门,更是群众对政府的信赖,是一股凝心聚力的发展合力,也砸出了政府的形象和威信,这种勇气确实值得倡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如果干群之间总隔着一堵有形无形的“墙”,那“和谐”又从何谈起?近年来,不少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发生过激烈的冲突,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复杂,但干群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特别是情感的交流,是一个主要原因。周亨华书记抡锤砸铁门,拆围墙,可以说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一个有益的尝试,或者说砸门、拆墙就是干群和谐的第一步。
中国共产党的章程指出:“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可以说,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都是与党的性质、宗旨根本对立的。脱离群众,党就失去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必将走向衰败和灭亡。因此,要建立亲民政府、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周亨华书记抡锤砸铁门的勇气,拆掉阻碍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的各种各样的“围墙”。只有情感上的融洽与沟通,维护民利才能落到实处。也唯有如此,才能让政府真正亲近百姓,让百姓真正信赖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