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这篇文章,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古人曾把朋友分为四类:畏友、诤友、昵友、贼友。“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一个人在一生中,各类朋友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由于领导干部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等因素,决定了领导干部交友绝非个人小节,必须慎之又慎。需要什么样的朋友,都应该进行认真的鉴别。
人一旦当了官掌了权,不仅是考验本人的时候,更是考验朋友的时候。真正爱护你的朋友,会为你着想,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你,为你祝福,绝不会为了一己之利而使你犯错误。但也会有一些所谓的朋友千方百计地靠近你、取悦你,在送上金钱、美色的同时,让你办一些按常规、常理、常道无法办成的事。实际上,这些和你热得不能再热的朋友并不爱你,反倒在有意无意地害你,送给你的不过是裹着“糖衣”的“炮弹”,关键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出卖你,因为你不过是他谋取私利的“工具”罢了。像贪官胡长清、成克杰、慕绥新、李嘉廷、王怀忠、毕玉玺等等都有这方面的深刻教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领导干部一旦在交友上不慎重、不严格,就很难清正廉洁,就有可能走向腐败堕落。
走笔至此,想起徐海东将军著名的“三问”。他每次见到朋友,总是先问政治上犯错误没有,再问经济上多吃多占没有,最后问生活上和老婆离婚没有。徐海东将军对朋友似乎不太客气,不大讲究说话的艺术。但笔者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这才是诤友的品质。
毋庸讳言,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许多人失去的正是这种率直和真诚。君不见,许多朋友见面后总是问升官没有,发财了没有,还有一些人只愿听朋友歌功颂德,不愿听批评揭短,“一捧就笑,一批就跳”。现在社会上相互恭维的风气很盛,朋友间推心置腹的谈心少了,言不由衷的恭维多了,所以能够说真话的诤友非常难得。
没有朋友是孤独的,没有诤友更是不行的。“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大凡对个人进步有益的话,往往有时听得不太舒服,但这些话好比一把刷子,可以替你扫除思想上的污垢,使你的大脑保持清醒,不致被厚厚的灰尘遮掩住。生活中,我们更有许多人由于交上诤友,因而能在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中相互监督,相互批评,共同进步。
因此,笔者认为,诤友才是真朋友。新时期的领导干部由于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地位特殊,与四面八方的交往自然要比普通群众多一些,空间大一些,加上灯红酒绿的袭扰,糖衣肉弹的攻击,有时站在“十字路口”,错走一步就会后悔终身。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诤友的指点和劝戒,以帮助自己“洗洗脸”、“捶捶背”,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多交几个诤友实际上就是多了几面镜子,给自己多加了几道“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