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申购股票型QDII基金产品


    火爆的牛市,火爆的行情,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基金的火爆发行。

    统计资料显示,七、八月份新发基金均在500亿以上,这还不包括那些因为分拆、打开申购所增加的基金份额。八月份基金新增开户数达到511.8万,较七月份增长了5倍,并创出历史新高。基金的火爆,显然与市场的财富效应不无关系。

    权重股、蓝筹股的大幅上涨以及低价股的偃旗息鼓,市场再现“二八现象”导致诸多投资者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历史又一次被重演。于是乎,在新投资者借道基金入市的同时,亦有不少老股民弃“股”转“基”,成为基民中的一员。

    在A股这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中,大量资金的涌入对行情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况且,新发基金由于受基金契约的限制,无论股指处于怎样的位置,都必须建立一定的仓位。这样的事实再加上市场行情的影响,导致了股指的不断攀升。在上证指数冲上5000点之后,关于泡沫的争论之声又起。与上次不同的是,此次的矛头直指基金重仓的蓝筹股。

    蓝筹股有没有泡沫?争论双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泡沫论者搬出了市盈率指标,静态指标不用说,就连动态市盈率指标也已高企;否定者搬出了“资产重估”这一全新的概念。事实上,对于目前的股价,基金经理亦感到困惑:市场里到底还有多少没有被真正挖掘的“价值洼地”?

    能够与基金经理的困惑相“佐证”的,是四大证券报刊登的长篇警示性文章,以及监管层重提投资者风险教育。投资者或许不应忘记,“5.30”前证监会曾经两次发出“买者自负”的风险警示,在其被市场忽视之后随之而来的“半夜鸡叫”。

    股指不断刷新,股价越来越高,与之相伴的是市场风险的日益累积。此时,回避市场风险,保住牛市的胜利果实不失为明智之举。

    另一方面,股票型QDII基金产品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该产品具有认购起点低、三个月的封闭期满后每天开放申购与赎回、每个交易日都披露基金净值等优点,这些均与开放式基金无异。但QDII基金产品与投资者申购其它基金相比,目前A股市场的风险太大,上行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与将要出台的“港股直通车”相比,其交易门槛太高,且最初还仅仅只限于个别地区进行试点,不是一般的中小投资者可以“享受”的;与银行类QDII相比,由于其主要是购买保守投资的结构性产品,基本上属于“被动型”投资,收益率较低,此前已有先例,而QDII基金产品可以随时根据国际市场形势的变化进行选股与调整配置,呈现出相当的灵活性。

    当然,作为首只股票型QDII基金产品——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可谓重任在肩。如果其“第一炮”没有打响,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今后类似基金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