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新高不断,股价越来越高,市场风险也日益累积。
监管层似乎已坐不住了。继前不久三大证券刊登了警示性的长篇文章之后,中国证监会的当家人尚福林也开始提示市场的风险了,只不过尚主席说的是投资者风险教育。
今年行情的火爆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去年国内机构均认为今年股指大约只有30%的涨幅,原因是去年的涨幅已达一倍多,市场需要经过整理与“休养生息”。但人算不如天算,从年初至今,上证指数上涨一倍多,跨上了5400点大关,深成指也冲上了18000点。
上半年,低价股、题材股一扫先前的阴霾,闹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股价实现翻番的个股比比皆是,其风头盖过了权重股与蓝筹股,而场外的资金也在财富效应的影响下纷纷入市。但这些低价股、题材股的上涨显然引起了监管层的不满。证监会在5月11日、23日两次罕见地发出“买者自负”的风险警示,并且央行在5月18日还三箭齐发打出了政策“组合拳”,市场仍然不为所动的后果是招致财政部的“半夜鸡叫”。
5月底6月初的暴跌并不能阻挡牛市的脚步。自7月中旬开始,权重股、蓝筹股重新崛起。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上证指数涨幅超过50%。在股指冲上5000点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关于蓝筹泡沫的争论。蓝筹股有没有泡沫?争论双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泡沫论者搬出了市盈率指标,静态指标不用说,就连动态市盈率指标也已高企;否定者搬出了“资产重估”这一全新的概念。事实上,对于目前的股价,基金经理亦感到困惑:市场里到底还有多少没有被真正挖掘的“价值洼地”?
不管A股市场今后怎么走,监管层已开始了“投资者风险教育”却是不争的事实。尚福林的讲话主要分为四大部分:正确认识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阶段性特征、深化投资者教育是加强市场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投资者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强化风险防范,持续深入地开展好投资者教育工作等。并且特别指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征依然突出,长期影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外部制约因素并没有根本改变,风险防范和化解的自我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我国资本市场持续稳定运行的基础仍不牢固。
表面上看,尚主席是在笼统地谈投资者教育问题,但是在目前的时点上,不免让市场更多地思考其“深意”。一方面,上半年低价股狂飙时,证监会曾“赤裸裸”地发出“买者自负”的警告,下半年则是由蓝筹股带动的行情,而“价值投资”一直是监管层倡导的,也就是说,蓝筹股的大幅上涨得到了监管层的“默认”,不像低价股那样容易引起监管层的担忧,因此,监管层的风险警示也显得要温和得多;另一方面,“半夜鸡叫”式的调控市场被市场广为质疑,也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显然,如果再采用类似行政的手段来调控市场,至少在目前几无可能,那么,站在监管层的角度,只能用此种“撒胡椒面”式的提醒,来希望市场能够体会到。
事实上,目前股价高高在上,无论是静态市盈率还是动态市盈率都不低,市场本身所蕴藏着风险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投资者怎样去规避市场风险罢了。笔者以为,投资者保住牛市的胜利果实,以图下次再战为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