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最近报道,我们国家的武警特警部队,最近出国参加反恐演习了。
在三十年前,我们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现在非常时髦的词汇:“全球化”。但是,由于媒体的不断鼓吹,由于经济强势的大力推进,我们现在的很多人,都有一个印象:好像经济发展到今天,全球化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和规律了。
我们虽然不能否认,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现在的经济上的很多方面出现了“地球是平的”的现象,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全球化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是被动卷入的,所以,在主动权的争夺上,和那些发达国家竞争,是处于下风的。
我们中国要想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取得更多的主动权、获得对中国老百姓更大的利益的话,必须要有破解全球化的对策,也就是中国老百姓所说的“招数”。
很多人举起了“本土化”的大旗,用“本土化”来应对“全球化”。这是一种善良的愿望,是可以用来在某些方面,例如旅游、餐饮等方面来应对的。但是,按照我的观察,如果站在更高的高度看,站在更广的范围看,这还不是最好的应对策略,更好的应对战略是,用“区域化”。
这里所说的区域化,就是一个国家和周围地理环境上的相关利益群体的整体化、一体化,就是强调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有不同的集体利益。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区域化”跳出了“本土化”的民族感情的误区,跳出了“狭隘爱国主义”的误区,避免了被对立观点指责,被对立观点戴上为“闭关锁国”、“不开放”、“观念落后”、“没有现代观念”、“老观念”等大帽子。
第二、“区域化”是历史上的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如果我们放眼历史长河,看看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这话的含义,不就是说,世界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文明,全世界的文明,分为了四种类型,形成了四大部分。再往后,看看从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历史,西班牙、葡萄牙的“两牙航海时代”,荷兰的黄金时代,当时,在中国是明朝的有“永乐大典”、“仁宣之治”和中兴宰相张居正的天下大治;法德兴起和英国的日不落时代,在中国是清朝的“康乾盛世”的130年。
第三、“区域化”到现在,依然是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体育等格局的主要形式。不仅在地理上世界分为了几大洲,而且,轻到体育比赛,中到科技合作,重到军事和政治的同盟,世界依然是由各个地区的国家利益集团在维护秩序,当然也是在维护世界和平。
看看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年中在东盟10+3贸易一体化上的积极推动和参与,看看我们国家现在也派军队和武装警察出国参加多国军事演习,可以认为,我们现在的国家,事实上已经在这么做了,只是,没有从理论上,系统地、清晰地、科学地进行全面阐述罢了。
赵民
2007-9-3 10:58AM
从北京到上海的MU5104航班9C座位上,目的地上海已经依稀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