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读书狂:为了快乐,为了发现


   

  

 

据《纽约时报》报道,现在美国很多首席执行官(CEO)都有私人藏书室,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比起商业书刊,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作品更受欢迎。三星经济研究所最近对该国1253名公司CEO和董事会成员进行问卷调查,推荐“CEO休假时读的20本书”。调查显示,这些企业的高级领导者们大多每月要读1~2册书,以获取人生的智慧。建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自由软件总裁比尔·盖茨断言:“计算机不能取代书的作用。”苹果总裁史蒂夫·乔布斯最近被英国诗人兼画家威廉·布莱克迷住。据悉,亚马逊公司创始人贝索斯在坐飞机旅行途中读书时获得了事业灵感。这些与高科技产品、新兴媒体并驾齐驱的人物,也丝毫不能割舍对传统媒体-书籍的美好情愫。书是培养我们思考力和洞悉力的关键。

 

比尔·盖茨的“闭关周”为读书

比尔·盖茨从小就酷爱读书,尽管他是个儿童,但他从不喜欢连环画、卡通画之类的儿童读物。他喜爱谈成人作品,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家中的书房里,随意阅读父亲的藏书。在盖茨三四岁时,作为西雅图历史和发展博物馆讲解员的母亲总是把盖茨带在身边,当他在学校里向学生们讲解博物馆的情况时,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的桌子旁边,死死盯住母亲,一反他平时好动的性子,表现得比其他学生还要专注,俨然一个天才的小学童。当他才7岁时,他最喜欢读的说是那本《世界图书百科大全》,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9岁的时候,比尔·盖茨就已经读完了所有的百科全书,所以他精通天文、历史、地理等等各类学科。11岁那年,他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已在他的同龄人中遥遥领先。

他也常去他们小镇的一个图书馆读书,数学和科学书籍与优秀青少年小说,同样非常吸引他。图书馆举行夏季阅读竞赛,他总是得第一。“是我家乡的公立图书馆成就了我。”他成名后这样说,“如果不能成为优秀的阅读家,就无法拥有真正的知识。我直到现在依然每天至少要阅读一个小时,周末则会阅读三至四个小时。这样的阅读,让我的眼界更加开阔。”

比尔·盖茨的“闭关周”在电脑行业闻名遐迩,因为每次盖茨“闭关”之后,微软总会有惊人的突破之举。从上世纪80年代起,盖茨都要进行每年两次、每次为期一周的“闭关修炼”。这一周里,他把自己关在太平洋西北岸一处临水别墅中,闭门谢客,要做的就是远离尘嚣,读读书,充充电,同时凝神思考科技业的未来,然后把所思所想传遍整个微软帝国。

曾经有一位自以为学识渊博的哈佛大学毕业生信心十足地来接受比尔·盖茨面试,比尔·盖茨问:“请问你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吗?”他说:“是的,准老板,我是哈佛大学毕业的。”“请问你很聪明吗?”他说:“我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应该智商还不错。”“那你今天是来应征微软公司的产口部经理吗?”他说:“是的,准老板,希望我能有机会为您服务!”“您既然这么聪明的话,那么请问,亚马逊河有多长?”那位高材生顿时傻了:“亚马逊河……”“答不出来是不是?”“比尔·盖茨”微微一笑说,“显然你不够聪明,还是回去多读一些书再来面试。”

 

妻子说我有恋书癖

迈克尔·莫里茨,这位通过投资诸如GoogleYahooYouTubePaypal等上市公司而积累了15亿美元个人身价的硅谷著名风险投资家,看起来会是一个与新兴媒体不谋而合的人。然而,实际上,传统的纸质媒体—他的位于旧金山湾区的住所里收藏有数以万计的书籍—才是他所全心关注的。

“妻子说我是有恋书癖的伊梅尔达·马科斯(此人因购买无数双鞋而成为话题)”,在一次访谈中莫里茨这样说道。“一本书一旦来到我们家,那它肯定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一个永久性位置。因为我从来都舍不得扔掉哪怕是其中一本书,于是慢慢地书就积累得越来越多,好比沉淀物慢慢累积一样。”

“我尽力使自己的阅读多样化,并确保我能看更多的小说,而不是纪实类作品。”莫里茨说道,“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读一遍T.E.劳伦斯的《智慧的七要柱》,它是一部有关蛮勇以及一位奇人的那些神奇计谋的优美而精致的抒情诗,它引领人们进入一个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它是关于如何在骆驼背上领导人民的书中最棒的一本。”

 

像尊敬他一样尊敬书

很少有哪位耐克公司同仁有幸得见耐克公司创始人菲尔·耐特坐落于其办公室后面一间私人图书馆。要想进入他的图书馆,你得先胶鞋、鞠躬:房间的天花板很低,显然这是一个私密空间;现已不再担任耐克公司CEO的耐特要求人们对待他那些亚洲历史、诗歌、美术方面藏书的尊敬程度丝毫也不低于他本人所应受的尊敬程度。

耐特的那些藏书至今仍留在耐克公司的总部。“当然,图书馆一直会存在下去,我一直在学习嘛。”在一次访谈中耐特说道。

 

图书馆是我常常取经的地方

国际音响巨擘哈曼集团的创始人西德尼·哈曼,在他的三住所里都建有私人图书馆。“诗人们是最早的系统思想家,”他说道。“诗人们在观察了极为复杂的外界环境后,他们将外部世界的复杂性以简单易懂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他经常会引用莎士比亚、丁尼生的诗句,自己俨然是一个诗人,而在亚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和加缪的《陌生人》之中,他发现了劳动生活的尊严。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尊严得到了活的体现—在他的工厂里,员工都受到善待。

哈曼读书很讲究条理。他习惯于从书架上取下EL。多克罗的《上帝之城》,仔细阅读一会儿,然后又放回原处。过一段时间之后,他又会重复这段读书之旅。“几乎我所读过的所有东西都对我有所裨益—无论是科学类作品、诗歌、政治学著作还是小说。我一生都对认识论和学习感兴趣。我读的书使我无论是在商业领域还是在高尔夫球场上都能够批判性地进行思考。图书馆是我常常取经的地方。”

李嘉诚“抢学问”

李嘉诚自幼酷爱读书,3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5岁上小学后,李嘉诚不满足于先生讲授的诗文,把祖屋藏书阁中的线装古籍一一翻出,孜孜不倦地阅读,常常手不释卷。他涉猎甚广,《诗经》、《论语》、《离骚》,唐诗、宋词、元曲……

李嘉诚堂兄李嘉智回忆道:“嘉诚那时就像书虫,见书就会入迷,天生是读书的料。他去香港,办实业成为巨富,我们都感到吃惊。”其另一位堂兄李嘉来感叹道:“他读书非常刻苦自觉,我看过好多次,他在书房里点炼油灯读书,很晚很晚都不睡觉。”

李嘉诚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其一生从未放弃对知识的努力追求。“抢学问”这个词就是李嘉诚创造的。“我不是求学问,而是抢学问;我的知识基本上是靠读书得来了。先是买来旧书,把读完的旧书卖掉,再买旧书来读;可谓买旧书,读旧书,卖旧书。”

 

最大业余爱好是读书

在海尔集团中心大楼的一个普通房间里,满满几大书架的书籍墨香扑面,这间不足15政法平米的小书房,是总裁张瑞敏“神游”的空间。《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的哲学命题穿透千年的尘埃仍然振聋发聩,德鲁克、波特、韦尔奇的管理智慧遥隔万里依然力透纸背。“不打高尔夫并不意味着没有自己的生活。”而读书,以及伴随的思考,可能就是他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了。

当很多人把读书当成消遣或者把书当成摆设的时候,张瑞敏的“读书哲学”就显得弥足珍贵。他经常把从书中捕捉到的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用的章节复印下来,写上自己的感受,提炼出对海尔的现实指导意义,然后发给每个中高层管理干部互动讨论。当美国作者托马斯·费里德曼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等的》问世的时候,张瑞敏等不及大陆简体字版的发行,急忙买来了与英文版差不多同步上市的台湾繁体字版本,组织干部学习。他说:“这本书的主题和时机都恰逢其时。世界是扁平的,海尔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扁平的组织,所以值得学习。”

作为一个拥有3万职工的企业的掌门人,一个把工厂开到13个国家的跨国集团CEO,张瑞敏用什么时间读书?大致有两个地点两个时间;下班以后在家里;出差时在飞机上。每次到了机场,张瑞敏换完登机牌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候机厅的书店里买最新的管理方面的书籍,然后在飞机上畅游书海。

 

媒体无论怎样表达都很难替代读书

万科集团的一个传统是,每逢员工生日,总裁王石都会送一本书给他,还写几句祝福的话。

王石二十多岁的时候曾当兵换防到乌鲁木齐,在附近学校的破败不堪的图书馆里,在一堆堆的书中寻觅精神食粮,外国文学作品如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司汤达的《红与黑》、麦卡洛的《荆棘鸟》等深深吸引了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与黑》中的于连,一个工匠的儿子,极具才气,不安于现状,一步步地努力。”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历史方面的,比如汤恩比的《历史研究》,他看了五六遍,并认为这种书应该读一辈子,还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等。他认为英国历史学家丹尼尔的思想里面有一点很值得注意,那就是说明历史是由很多偶然因素决定的。

王石读书有两个重要时间段:车上飞机上和独自进餐时。“或许在车上看书对视力不好,但我的眼睛已经习惯了。长途飞机也是最佳的读书时机,因为这时其他的事都不能做,手机关了,因为时差睡不着,看书最好。独自进餐的时候,我会将吃饭和读书结合起来,比如去面点王我就会带上一本书。有时早晨醒来,我会看半个小时的书。”

谈到为什么要读书?他说是受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媒体无论怎样表达都很难替代读书。例如我们平时在嘴上聊一种思想似乎很容易,但要聊天的思想变为文字的思想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过程,所以蕴涵的东西也是难以替代的。”

 

书是成功的肥料

韩国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每个月读20多本书。他在自家院子里埋头读书的样子经常被相机捕捉到。有人说,三星集团的改革方面来自他读的书。

华为总裁任正非:每次去北京出差,3个小时左右的航程,有两个半小时在读书。熟读多遍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最深的是四本《毛泽东选集》,深受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影响。其很多讲话如《目前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华为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等不仅是形式上的模仿,最核心的是辩证思维方法的吸收。

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CEO陈天桥:喜欢看小说,如陈忠实的《白鹿原》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好的小说跟生活一样,能够展示人的性格、心理。看得比较多的是历史小说和人物传记。

搜狐CEO张朝阳:从小就不安分,爱幻想,尤其喜欢看《水浒》。喜欢看那些自学成材的故事,读《哥德巴赫猜想》。

美国医学教育论证委员会CEO大卫·里奇: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某林区的私人小木屋里收藏有亚里士多德全集。

信用卡之父迪·霍克:有一幢专门存放私人藏书的2000平方英尺的别墅。在阅读了上千本书之后,终于找到了理想中的书—古波斯诗人奥马尔·哈雅姆的《鲁拜集》,一部警告世人莫沉湎于浮华与财富的诗集。

奥美集团(著名广告公关公司)的女总裁雪莉·拉扎勒斯:我读书,一是为了快乐,另一方面是为了发现他人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不同视角,例如像杰罗姆·古柏曼(医学博士、哈佛医学院教授)的《医生们如何思考》《竞争者的团队》(美国通俗史学家丽丝·柯恩斯·古德文写的林肯传记)等。广告业是一个伟大的领域,任何事物都能被派上用场。这给了氏读一切书的理由。(《启迪》编辑部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