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的节俭看少数官员的奢靡


        毛泽东一生节俭。毛泽东的睡衣是一件棉织品,他特别喜欢。整整用了20年。这件睡衣到 1971年“退役”时,已经补了73个补丁。有一双从建国时开始穿的皮拖鞋,也是毛泽东的心爱之物。毛泽东到哪里都喜欢带着它。 毛泽东从小养成了一年四季穿长筒袜的习惯,袜底破了剪开加一层新袜底再用,一双袜子能穿多年。贵为一国领袖,毛泽东就是这样地节俭。(摘自《毛泽东家风》) 

        悠悠几千年,古今中外,有哪个国家元首能做到与人民共患难,每天粗茶淡饭,穿补丁衣服?也许,只有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有关毛泽东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故事和范例,可以说俯拾皆是。毛泽东是“艰苦朴素”的倡导者,更是“艰苦朴素”的忠实实践者。毛泽东贵为一国领袖,始终没有忘记保持自己农民的本色,非常艰苦朴素,特别务实求实,坚决拒绝享乐。而反观今日之中国,部分官员贪污腐化,生活奢靡,作风飘浮,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怀念起毛泽东同志以及那个以节俭为荣的时代。 

        也许有人会说,毛泽东时代那是穷得享受不起,而现在经济和社会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充裕和富足的程度了,再去吃粗茶淡饭、穿补丁衣服,就有点不切实际,甚至是形式主义了。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也不在少数。2007年7月11日,媒体披露的“河北晋州国税局局长在机关为女儿大摆婚宴”的消息,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的确,生活条件好了,自然应该吃好穿好。但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的职责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要有一个群众还没有吃饱穿暖,党员干部就没有资格谈享受。即使所有的群众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党员干部也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地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精神,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胡锦涛总书记几年前的这番讲话,相信很多党员干部至今还记忆犹新。但是,这样的要求,却不能很好地被一些党员干部在头脑中记取、在行动上践行,有的还变换花样地浪费、变本加厉地腐败,极大地败坏了党风、政风。 

        古人云: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干部队伍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生死存亡。干部作风除了表现在家风和生活作风方面,还体现在政风和工作作风方面。一些官员在家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可能还有所顾忌、有所隐瞒,但在政风和工作作风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奢侈浪费、盲目攀比,就无所顾忌、近乎疯狂了。比如,近些年常有媒体报道的,一些党政机关违规修建豪华办公楼等楼堂馆所现象有所抬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就不止一次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的地方不顾地方财力和群众的认同程度,擅自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筑面积,有的地方盲目攀比,贪大求洋,有的不惜贷款、举债甚至挪用扶贫款等专项资金修建楼堂馆所。在不少城市和乡镇,最“气派”的建筑往往是党政机关的办公大楼,有的气派似宫殿,有的漂亮如公园,有的装修直赶五星标准。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豪华办公楼更与当地经济发展形成强烈反差……对于这一切,人民群众是看在眼里、怨在心里。楼高和美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反而矮和丑了。因此,进一步严控楼堂馆所建设,是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要求。 

        除了一些地方大肆修建楼堂馆所折射出了少数官员的奢靡,在其他方面,少数官员也是给党和人民抹足了黑、丢尽了脸。“再穷不能穷干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拿白不拿,不花白不花”等一些坊间闲言和官场之道,或多或少地暴露了少数官员的奢侈浪费、贪得无厌。试想,那些坐在宽敞明亮、装饰现代豪华的办公套间,开豪华小车,修豪华馆堂楼所,吃喝成风的少数“领导”们,那些连学术论文都要抄来抄去的“学者”们,除了精通浮夸出点“政绩工程”,搞出点假学术外,又还能给社会做出些什么贡献呢?当然,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其中既有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比如封建遗毒、西方价值观和不良社会风气冲击等客观因素,也有一些干部自身思想上放松要求和个体素质不高的主观原因,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抓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教育不够扎实、制度不够完善、监督不够到位等问题。人民群众对这些问题的质疑、抨击,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可谓彪炳千秋。他的亲人当中,有6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是他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才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做了国家的主人。就是一位这样的领袖,解放后不居功自傲,仍为国分忧,用行动带头实践了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艰苦奋斗”的要求。作为亿万人民的领袖,身为一国之君,难道真的还要为一口肉、一条床单、一件睡衣而犯愁吗?我想未必。关键是主席的心里装着人民,在国家困难的非常时期,他的人民都吃不饱肚子,他怎能舍得吃肉?毛泽东的做法,昭如日月,垂范于全党,不仅是一种时代的需要,更是党风的体现。而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劳苦大众,点燃革命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取得革命胜利,靠得就是艰苦奋斗和勤俭治国,这是我们党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法宝。相比之下,那些对国家没什么贡献,却大量贪污受贿,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贪官污吏们,灵魂是多么的丑陋,道德是多么的沦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老子说:俭,故能广,就是说节俭才能带来富裕,这一直是中国人的立身之本。党员干部,作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日食百姓饭,月拿国家钱,更要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常念百姓疾苦,把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保留和传播下去。因为它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古代健康的道德文化中,融汇着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灿烂精华。多把一些不该浪费的钱财用在改善民生或慈善事业上,既温暖了他人,又光荣了自己,岂不善哉?新时代,更需要弘扬毛泽东同志一贯坚持和倡导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各级党员干部,对照身份,面对百姓,都应该从身边做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主创新,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