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经济金融运行已落下帷幕,如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般,给公众展示了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在2008年的经济旋律尚未全面奏响时之时,我们理应回顾一下这场惊心动魄的资本大戏,品味国人久违的财富渴望。
进入21世纪,随着加入WTO,中国的综合国家迅速增长,已无愧于世界经济巨人的形象。然而,与此并不和谐的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却举步维艰,从2001年开始,持续5年的漫长熊市,磨平了投资者的激情,破坏了新兴市场的金融理念,也打碎了众多普通人的财富梦想。
2005年以来,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释放出巨大的制度能量,使得静养多年的股市逐渐“牛意盎然”,加上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改善,以及充足的国内流动性支持,还有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种种因素的积累作用,终于使资本市场在2007年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迎来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正如毛泽东诗词所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07年资本狂牛的觉醒,已经使笼罩国人多年的阴霾之气一扫而光。我们看到,2007年一年股民开户数增长了25倍,当年沪深股市总市值就增长了约4倍,一年中A股市场IPO为120家,合计募集资金4469.96亿元,超过2002年至2006年五年的融资总和。这些惊人数据,不仅创造了中国的金融历史,而且领跑全球资本市场,成为“金砖四国”的佼佼者,堪称一场资本的盛宴与狂欢。
事实上,股市复兴带来的间接效应是难以想象的,在民间的一个个致富神话激励下,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股市传奇刺激中,中国人被压抑多年的投资和金融意识,彻底迸发了出来,无论是股票、基金、保险、银行理财产品还是黄金、房地产,都逐渐成为普通人耳熟能详的词汇。
当然,任何事物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股市由熊变牛的轮回中,也会出现坎坷和阻碍。无论是“530”带来的集体创伤,还是中石油带给中小股民的痛苦,也都令人刻骨铭心。其中,既需要公众反省贪婪和恐惧的后果,也需要各界共同反思如何改善监管、打击股价操纵、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在中国金融腾飞的“集结号”奏响之时,在地球另一边,源于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却无情地席卷全球,使世界经济都面临衰退的风险。对许多欧美国家,一方面面对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困难,不得不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加以支持,另一方面却又面临油价、工资等成本上升所推动的通货膨胀压力。这样,许多发达国家都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局,亦有可能陷入经济“滞涨”的噩梦。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感慨金融深化的不足。如今,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金融要素进入飞跃期,而宏观经济却又出现了新问题。所谓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不仅给宏观经济稳定带来潜在冲击,而且影响到全体公众的切身利益。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谓千头万绪,并对政府的调控艺术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坚决反通货膨胀的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收入存在两极分化倾向,通货膨胀给中低收入者带来更大的损害,政府理应为其给予更多的直接或间接保障,包括创新出更多可用于投资避险的金融产品,这也是资本市场理应担负的职能。
展望2008年,国内外经济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而资本市场发展也终将从“狂牛”过渡到“慢牛”。在经过2007年的激情洗礼后,我们有理由相信监管层、机构和个人都会从“资产泡沫”中警醒,逐渐走向投资理性与平和。可以说,2008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维持经济与金融的稳定发展过程中,使更多公众享受国家富强的成果。孟子说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对于资本市场也如此,少数人获利的市场,并非一个健康的游戏,只有多数人从中获利,得到“财产性收入”,社会才能更和谐,我们才能迎来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