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危机:车商和消费者应互相取暖


 

           面对危机:车商和消费者应互相取暖

                                               古清生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世界上没有哪一个重要行业可以独善其身,汽车行业一样。自中国A股垂直性自由落体从6000暴跌至2000(上证指数)之后,中国汽车从此驶上慢行道。

当金融危机的阴影覆盖了世界,俺们不由的改变了历史的打量姿态,给汽车制造商投去了同情的目光。舆论改变了2004年的那种状况,那时候的不良车托,纷纷抛出不降价论,降价亏本论,降价不利民论,如今许多品牌的车降价数万元,只要市场在动,这些车仍然在赢利,只是赢得比较艰难。也就是说,真的艰难才刚开始。

许多跨国品牌,开始在中国市场下调了产量,在其母国则先行一步地将产量下调。国内自主品牌,打进欧美去的口号也鲜见了,扎实地做好本国市场,才是活下去的根本。这种境况,其实不是大家所愿看到,然汽车市场喧嚣的泡沫的确开始消除。这比中国地产界要来得实在,实在得多。

问题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困境,不独有金融危机,作为操有话语权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们,他们知道却没有进行去扭转的一种情况,而且是中国汽车市场死穴的用车环境,没有得到改善,或者是愈渐恶劣。在当前,用车环境才是天字号第一制约汽车消费的障碍。

汽油涨价是老生常谈,本周中国汽油逆市涨价,堪称世界汽车史以来的今古奇观。石油的无限涨价,剥夺了汽车工业发展的正常路线。石油涨价的无常,令汽车的潜在消费者无法预计消费汽车的总成本。与石油产品一样制约消费者的还有,各种税费的重叠及收费的无确定性。人们买了住宅,物业的公共场地—停车场,居然是物业管理公司的提款机,这种收费制度,毫无法律依据。而全国各地的路桥收费标准又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令汽车消费者的出行望路兴叹。

要制理拥堵,要公众减少汽车出行次数,老牌汽车大国都是采用燃油税制度,谁多开车谁多花钱。但是,俺国不想这么做,燃油税提出十多年了,买了车等燃油税等到汽车要报废了,还没有等来燃油税。目下,交通管理当政者,在路桥费高垒之际,汽油柴油暴涨之际,提出收取拥堵费,提高泊车费,简直成了勒索汽车消费者!请注意,这里的收费,没有流向国库,也没有流向环境治理,它只流向了收费者的群体。

俺看到,汽车制造商对此一直采取漠视态度,在每年的两会期间,也没有推动制定一项有益于汽车消费环境的政策。眼见着汽车消费环境的恶化,汽车制造商不能为消费者发言。同样如此,汽车消费者也没能在汽车产业政策及汽车消费环境的改良方面,与汽车制造商同心协力,共同改善汽车制造及使用环境。在如今,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势不可挡,然而,改善中国的汽车用车环境,取消图利的物业泊车收费,取消高垒云天的路桥收费,采用燃油税单一收费制,这些改良性的政策,完全可以在中国实行,并从根本上改善汽车用车环境,汽车商与消费者在危难时机应该互相取暖,这或许是启动一轮车市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