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车限行”为啥不人性化些?


  “私车限行”为啥不人性化些?

  9月28日,北京市相关部门发布了三则公告,其中,最引人关注、饱受质疑的,就是“私车停驶试行6个月”。这一规定,据说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的规定出台的。

  我们还记得,在奥运会举行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官员言之凿凿,单双号限行是临时措施;尽管车主们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支持,但很不幸,如今证明,他们食言了。

  看了半天网友的评论,大多数是反对的,既反对这项在国庆长假前突然宣布的措施,又对其程序有怀疑——在人民网的相关调查中,93.1%的网民认为应该提交人大审议。

  没用。

  从源头上说,北京市的汽车保有量如今据说已达到了320万辆,增速最快的就是最近几年,但这么高的增速,完全是北京市一手“倡导”的。5年前的2003年1月17日,北京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过:“以汽车和微电子产业为龙头,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振兴现代制造业。”

  正是这种发展汽车工业的思路,让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但等到汽车导致堵车、污染等的一系列问题时,相关部门又以“环保”等的说项,来限制私车,让广大车主为地方政府的短视“买单”,说得通吗?

  地方政府之所以乐于发展汽车工业,与能够带来巨额的税收不无关系。一辆10万左右的私车,大约要交1万左右的税。北京市税务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的汽车购置税同比增长了近四成。看看!

  此外,还有养路费、车船税,甚至罚单(部分罚单的产生,跟道路设计、交通标志的设计不合理也有关)。

  对于许多车主而言,代价远不止于此。由于地方政府倡导发展汽车工业,许多人选择了在城郊买房子,这些地方在高峰期一般城铁拥挤、公交爆棚,所以,开车上下班无疑是他们代步的选择。但现在,限行了,5个工作日里,必然有他们痛苦的一天。

  不妨再看看一些官员的表态,也有可推敲之处: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刘小明先生说,除了采取新的交通管理措施外,北京还将继续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为什么不先发展好公交,再推出限行措施呢?

  饶是如此,限行规定出台后,有官员接受采访时,还“施舍”般的提出,如果你不违反限行规定,会减征1个月的养路费和车船税。

  为什么不把这个选择权给私车车主呢?即:你可以选择不限行、不减征,也可以选择限行、减征。这样岂非更为人性化?

  对不起,我们的一些部门在制订政策时,大概早已习惯了“一刀切”、“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