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股市共振之后,影响我国市场的主导因素将逐步转向国内因素上来,国家政策从防通胀转向保增长,信贷紧缩和总需求的下降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迅速恢复,财政政策将积极参与其中,政策的投资主体将成为形成行业中期乐观的行业线索 ——那就是铁路建设板块和工程机械板块,作为推动中国经济的三架马车,中国出口和消费虽然受到较大的压抑,但以投资为主导的产业却能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一定的贡献,我们可以看到铁路基建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全国88个城市兴建地铁项目,而长三角、珠三角的和南北横跨的高速铁路,成为拉动经济的主体,按现有的项目静态估算,未来三年的投资有望实现年均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这个铁建市场是目前最具备稳定预期的市场,除了铁路建设的发展拉动经济之外,未来城市化建设中相关受益的建筑业将处于平稳上升周期,带动机械工程行业的重新复苏;
外围逐步企稳或危机影响逐步淡化后,A股将可能在政策刺激和周期下行抗衡中维持震荡格局,直至经济预期见底,但这个阶段比我们想象的要漫长的多,毕竟西方国家经济衰退已经显而易见,新兴市场情况不会太好,印度过度依靠外资支援,卢比汇率正在受压,俄罗斯遭遇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冲击,巴西则初级商品出口国也受到初级商品价格破裂的困扰,全球化导致各国进入不同的萧条阶段,A股市场16-15倍的市盈率已经说明市场对明年企业盈利的悲观预期,但要看到中国的资金供给最为充裕,有集中化的政策管理和强大的财政支持,排除房地产的价格下滑之忧后,应该是最有能力提前恢复经济增长的国家。且看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对中国的看法:
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15年前,当日本公司大规模买进美国公司的时候,我是那些站出来劝美国人不要惊慌的人。也许你期望我现在用同样的话语来说明中国和当年的日本差不多。可是,来自中国的挑战远比当年来自日本的要严重得多。”在他看来,今天的中国比日本精明,而且,比日本更有威胁力。“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国,美国却有些底气不足:一方面依赖着中国的人民币,另外一方面还依赖着中国在六方会谈等事宜上的政治斡旋的力量。”克鲁格曼说,有两条原因可以说明如今的中国不同于当年的日本。首先,中国不像日本那样挥霍金钱,看看日本的投资:洛克菲勒中心、电影棚──一切可能让金钱落入美国人手中的商业行为,中国企业却希望通过购买到美国品牌和销售网络而发展自身在美国的业务,从而向全球的领域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