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行走进钱江源 诗歌创作基地落户根博园


  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钱江源

  诗歌创作基地落户“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

        祁人 10月15日,由中国诗歌学会主办,以“弘扬民族文化、传递诗歌精神”为主题的“中国诗歌万里行”活动来到我县。著名诗人、海军少将祁荣祥、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祁人,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洪烛,中山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丁林、海宁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任少云、四川沙丁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雨田、《红旗画刊》记者谈蓍以及诗人李犁、张井涛、张彬彬、冯向峰、胡雨泽等,用两天时间前往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学校等场所,通过诗歌吟诵、聚会座谈等形式与开化诗友进行一次亲密接触。与此同时,“中国诗歌创作基地”落户根博园,成为浙西第一个中国诗歌创作基地。

  一到开化,诗人们就被开化秀美的山水和纯朴的民风所打动。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祁人说,开化是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更是一片难得的净土。诗歌所追求的也是纯净与自然,所以特别选择了开化,选择根博园作为中国诗歌创作基地。

  当天上午,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董事长徐谷青,从将军诗人、海军少将祁荣祥的手中接过了“中国诗歌创作基地”的牌匾(如图)。

  衢州市副市长高启华,开化县领导徐建华、周伟斌、李华蓉、汪晖、程育全等出席了授牌仪式。

     开化县委副书记徐建华在致辞中说,此次诗歌万里行活动以诗歌为桥梁、以文化为纽带,用诗人的独特视角来充分展示我县独特的生态文化,必将为我县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希望我县的文化工作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通过具体行动进一步繁荣诗歌创作,弘扬生态文化,努力为建设充满活力的生态开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希望钱江源头的碧天蓝水能让各位诗人灵感顿生、佳作不断,让秀丽的开化通过各位诗人传播得更深更远。

      诗人们一到开化就受到了当地诗歌爱好者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在诗歌越来越边缘化的今天,它的繁荣和复兴之路究竟在哪里?让诗歌回归民众,走进生活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开化的一位诗歌爱好者汪先生说。

       在2天时间中,诗人们去往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学校等场所,通过吟诵诗歌、签名诗集、聚会座谈等不同形式与开化民众来一次亲密接触。

  “诗人追求美的足迹与开化人民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一致的。源头的风光很美丽、很纯净,源头淳朴的人们坚守着这方净土,也同样具有人性之美。”在钱江源头,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诗人祁人对开化原生态的风光赞叹不已,“爬上莲花尖有点累,但累了之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舒服。”“源头的美在镜头里,在大师的根雕里,在开化百姓的笑容里。”将军诗人、海军少将祁荣祥在汩汩的源头小溪边不住地感叹。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诗人洪烛说:“开化是个生态县,诗歌业的创作目前也处于一个良好的生态阶段,希望咱们共同努力,不辜负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是第一次来开化,但每一次的感觉都很美妙。”“好的生活环境与写首好诗一样,能带给人美的享受。”“到了开化,看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我寻找到了写诗的感觉、诗的意境。”……诗人们不由自主地赞叹源头的胜景。

  月华如水,诗意朦胧。在15日晚的钱江源头,在望湖山庄的空地上,伴着吹面不寒的秋风,伴着源头清朗的月光和熊熊的篝火,10多位诗人和开化的部分诗友们围成一圈,即兴作诗、即兴朗诵。在诗意的篝火旁,在如画的水库边,微有醉意的诗人们留下了动人的瞬间,快乐的时光,美好的记忆。“如果我做一棵树/我就做杉树/长在开化/守候着钱江源/喝/第一口源头水/看/第一眼碧蓝天/听/第一声石上流/吸/第一腔清心风/上风上水好心情……”诗人谈蓍在如诗如画的钱江源头观水听风,夜晚在水湖山庄的餐桌上、在浪漫的篝火旁,她即兴吟诵自己的诗作,赢得了众人的一片喝彩。

  “什么样的诗才是首好诗?怎么样才能写出好诗”“怎么样才能做一位好诗人?”“写诗与写散文有区别吗?”16日上午,在根艺美术博览园内,我县的10多名诗歌爱好者与中国著名诗人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能打动所有人的话语,就是诗。”“写诗没有什么样技巧,但骨子里要有诗意的情感……”“要做诗人,首先要做个善良的人。只要人做好了,一出口,说的必定是首好诗……”“写诗与写散文是互通的,用心去写好每一句话……”诗友座谈会上,诗人们与开化的诗友交流了写诗的感受,并对开化诗友的诗作了点评。开化诗友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平时只能在媒体上了解诗人的作品,这次能面对面的交流,对诗人、对诗的了解和理解进了一步,对诗的感悟更明了了。”“江潮千里寻源头,诗向心灵觅醉根。”“钱江源头寻胜景,醉根园里觅诗情。”诗人们还在源头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我现在是你们的大哥哥,我们可以交流一下写诗、读诗的感受。”“我是读小学四年级时有了当诗人的想法,诗人要有一双对人和事物好奇的眼睛。”“写诗是对生命的理解,诗歌的魅力就在于诗人心中有诗意。”16日下午,在开化一中的校园内,诗人们与天真的孩子们一起交流,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善于用嘴和笔表达出心中的感受。“你的家人和孩子也写诗吗?”“怎么样才能读好一首诗?”……孩子们纷纷举手让诗人们回答。

  两天的时间不长,但留在诗人们记忆深处的源头点滴他们不会忘记。“仙境神韵醉诗人”。诗人们用他们的慧眼、用他们的心灵感受着源头的风韵。据了解,中国诗歌学会策划的这项活动从2004年5月在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启动,计划在4年至8年时间内,分批组织诗人走进100个城市与当地民众“亲密接触”,让诗歌走进大众,感染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