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兑海外其它主要货币的汇率近日频频走低,在美元目前的不确定性下,很多人都怀念美元稳定、强势的过去。为了希望美元稳定,有些学者喊出美元应该回到金本位制。美元自2002年开始下滑,来到四十年的低点。最近,许多美国贸易伙伴对美元信心下滑的消息频传。在国际油价于100美元关卡前徘徊的时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与卡塔尔,都曾提过考虑把油品计价单位从美元换成海外其它主要货币。科威特在今年稍早改变了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改为钉住货币篮,使市场猜测其它国家是否也会跟进。如果跟进,对美元需求的降低可能会促使其它央行改持美元以外的资产。回归金本位制可保证货币稳定,目前美元的疲弱,正是重回金本位制的好时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如果要放弃以美元为油品计价,不妨考虑改用钉住黄金,而非货币篮。理想的货币其价值应该是稳定的,而黄金则是历史上最为稳定的通货型式。“流通券”这种价值操之在政府的货币不够稳定,太容易被腐败的政客操作,而导致通胀、通缩等风险。然而,就算现今再采用金本位,其运作的方式也不可能像1870至1914年时那样,央行握有一定程度的黄金储备,藉以确保货币的稳定。因此,让美元的价值与预先决定的数量的黄金相同,而非设定目标利率。让一个货币委员会取代美联储,而这个委员会只有一种功能,就是调整货币供应,以维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稳定价值。评论家和部份主流经济学家认为,采用金本位制,反而会让面临货币贬值压力的国家不得不与货币升值的国家挂勾。实际上,在金本位制之下,贸易顺差的国家可以防止贸易逆差国家利用卖国库券的方式把资金导回而造成的货币供应扩张。这会打乱贸易的再平衡,并使货币已经承压的国家延长痛苦。
在过去数年中,中国与日本为了维持本国货币与美元间的稳定汇率,持续买入如美国国库券等美元资产。但在欧元升值情形下,他们或许会愈来愈不愿意持有美元资产、支撑美元的价值。当德国政府在1971年终于面对无法负担进口带来通胀的事实,德国削减了美元储备,并放松德国mark让其升值。德国放弃钉住美元汇率,也是造成BrettonWoods体系衰落的原因之一。如果中国和日本减持美元资产,这可能将是中国和日本不再实施钉住美元的信号之一。市场最大的忧虑是,中国和日本央行可能会卖出全部的美国国库券,而导致国库券的价格下滑。而基于国库券和利率的相对关系,利率就会上升。而美国若以买入国库券来应对,则会造成货币供应激增,而使通胀上升。但考虑到中国在1990年代以累积美元资产的方式来逐步建立中国金融体系的信心,或许中国央行还会持续抱紧美元。只是,若中国或其它国家要再买入新的货币储备,那么就可能会考虑欧元资产而非美元资产。而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也不会进行抛售,因为他们并不想见到手中的资产贬值。美元目前的疲软,只是再次提醒大家,1970年代的美元曾经面对了多大的压力。他并认为,经济衰退的步调正在到来,如果没有人针对这个积极做些什么,衰退就将持续下去。过去的美联储主席曾经加息以阻止美元继续下滑,这也是格林斯潘在1980年代所使用的策略。伯南克采用同样做法以阻止美元进一步下跌,只是迟早的事。而过去与现在最大的不同,在于目前的美国经济仍属健康,通胀尚低。这将能帮助美元避开长期下跌的走势。不过,只要美元的忧虑仍在,就会有热情的黄金信徒认为,稳定美元的唯一道路,就在那道黄澄澄的金砖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