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齐奥的新寓言
文/曹喜蛙
2008年10月9日,68岁的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作为“(不断开始的)新旅程、诗意历险和性迷醉的作家,以及超越主导文明,以及被这种文明压抑的人性之探索者”,而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即使没有读过其作品的中国读者,也应该从诺奖的评语看得出,这是一个写过很多旅行、旅游,或者漂泊、流浪的作家。事实上他8岁时就写过第一篇小说《旅途》,尽管并未发表,但早就确立了他一生所有作品的模型,而且就他的生活来说,他始终是一个生活在旅途、始终在写作的人。
勒克莱齐奥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1994年,法国读者调查中,勒克莱齐奥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是当今法国文学的核心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代表作有《诉讼笔录》、《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他的早期作品,诸如《诉讼笔录》、《可爱的土地》等,多寻找一种空灵与寂静,人物时常在形式、色彩与物质的海洋中摇摆不定,人和物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而他的后期作品,诸如《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等,则更关注心理空间,向着自然与人这两个“宇宙”同时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探索。
《诉讼笔录》是勒克莱齐奥23岁发表的成名作,小说主人公是一个终日无所事事,在海滩、大城市中放浪形骸,甚至与狗为伴的流浪汉。小说的故事性不强,但有很精致的诗意眼光,通过流浪汉的眼光的描写极为细致,从色彩、光泽,到质地、形状,甚至声响和气味,纤毫毕现,极有蛊惑力。这是一个看似行为与内心极其矛盾的流浪汉的可疑行迹。他擅自闯入暂时无人的海滩别墅居住,衣着落拓,对社会、城市的脉动毫不关心,似乎断绝了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联系,却又以一种直感的方式,感觉着现代文明世界的缤纷色彩和光怪陆离。直感的感觉形象,和基于反叛现代文明的理性思考,纠缠着他,化诸互不关联的语词,跳跃着次第呈现。
相对于现代人的快节奏,豪华包装、肥皂滋味的吃喝玩乐,迅速吹大的肥皂泡与迅速破灭的肥皂泡是现代人虚幻的时光车轮,与《诉讼笔录》里所描述的“慢”世界、“滋味”享受比起来简直是有天壤之别。
200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给这样的作品,不能不说没有一点寓意,从去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肆虐到今年的华尔街金融海啸,应该说造就了不少新时代的流浪汉、准流浪汉,这是一种不幸,但也可能是上帝的恩赐,可怜这些辛苦的人们没有闲暇享受一下生活,我们应该感谢上帝才是。
趁雪还没有下,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这里吧,远离这些豪华包装、肥皂滋味的吃喝玩乐,搭上随便什么奔向远方的破车,越破越好,自信地、慢悠悠地到农村、到山区、到荒原去,让所谓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一边凉快去吧。
勒克莱齐奥的新寓言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