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持续下跌,银行风险显现。


    没有人能预料到美国的金融危机会对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的深度至今都无法预料。

    从去年开始,包括我在内,普遍业内对于宏观调控的看法都是令当前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个盘整期,而非人们常常提到的“冬天”,最多也就是一个来得快走得快的“风暴”,但是这个调整周期之长,影响因素之多都是“前所未有”。到“十一长假”的量价齐跌,标志着全国的楼市在奥运年内已经基本无复苏势头,房地产市场全面进入了下降的通道,现在我们更关心的是这个通道究竟有多长?!到年底?2009年一季度?还是要到2009年底或更长?

    从全国层面来讲,这一轮的调整能够让我们看清楚更多前所未有的事实。一般人们都讲“刚性需求”,并且通常来讲象在北京这样的“地产市场成长中城市”,投资者也不过30%左右,不足以引起市场的过度泡沫,可以现在看来我们太乐观了。或许炒房的有30%,但是还有30%可能是买房保值升值的,当然也是投资的属性。现在很多客户都已经意识到了,房价的下跌让所有人都警醒“保值升值”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房价上涨!现在持有房产的客户很多意识到手中的房产可能很快变成“问题资产”,出租-租金不足以还月供,头两年的租金要贴补装修费用,加上空置期,原来房产放着也有损失。

    对于金融行业来讲,一直有的风险低的“优质贷款”的观念很快要改变,国外的金融风暴愈演愈烈,源头就是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至今,许多城市部分项目的房价已经已经从高位直线下跌超过30%,甚至有打出6.5折的开发商进行促销,因此银行很快发现抵押的房产的净值已经低于七成,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后放贷的项目风险更高,这种风险也将随着房价的进一步下跌而被放大。另外过去由于银行对购买人的收入审查相对来讲比较宽松,并不完全要求买房人的纳税证明,导致很多购房人过度消费而背上还款的沉重压力,放松收入审查,很容易让买卖双方串通做高房价骗取贷款,相信这也是将都会给银行造成风险的重要诱因之一,。

    房价的持续下跌,相信已经逐渐令银行风险显现,我们的金融系统不应认为紧缩就可以自保,也应检讨个人信贷政策,为未来的抗风险能力补上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