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困难——在世界金融危机来临前的政策选择和社会行业影响


你好,困难!

 

——在世界金融危机来临前的政策选择和社会行业影响

 

 

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由现行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各级政府将政府采购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中国政府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金融政策的转变,都在预示着中国经济政策新一轮的转变已经开始。

 

这些转变并不是突然而至。早在今年三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就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曾坦承,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必须及时、灵活地采取对策,使经济既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能解决大约1 000万的就业人口问题,还能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

 

自去年的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发生以来,全球金融市场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虽然由于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购买的次级债总量不多,短期内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造成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和资金往来关系比较密切,如果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必然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影响。花旗银行曾经测算,美国经济放缓1%,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1.3%。所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预言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时,世界各大央行纷纷行动起来,联手化解这场危机。当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的辩论激烈进行的时候,我们可以认识到危险或者危机并不遥远,更不是空穴来风、庸人自扰。

 

在中国,上半年有6.7万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在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出口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国家大型企业,也同样面临资产负债率高、资金链吃紧等困难。至于在5月份遇到的天灾劫难,更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负担。

 

一切统计数据显示,上述种种困难,会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减缓。过去国家坚持的以“保增长、控通胀”为目标金融政策和宏观调控,到了需要转变的时候。

 

于是,一系列的转变性政策次第出台,这仅仅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虽然有舆论把中国提升到可以“拯救世界”的高度,但是,个人认为还是要认清形势,积极应对但不盲目去执行。困难是早就意识到的,政策也在主见调整着,但是中国的步伐未必一定要和世界或者美国的节奏合拍,我们还是应该按着自己的既定方针路线去走。又有新闻报道说亚洲国家也要联合救市或者救世了,中国至少100个亿……100个亿能解决问题吗?远远不够。但是现在真的会拿出这100个亿吗?有待实际行动证明。

 

事实上,无论救市或者是救世,都有一种惶恐的心理在前面铺垫着。我们现在就需要这么惶恐吗?我觉得不需要。

不需要惶恐,只要清醒的认识,积极的态度和切实可行的操作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