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相关的多发性诱发感染导致长期低热的中医药防研究


艾滋病相关的多发性诱发感染导致长期低热的中医药防研究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协和门诊部(715100)刘君

            陕西省咸阳市颖强诊所(721000)张颖强                            

关键词;艾滋病相关的多发性诱发感染  长期低热 艾滋病相关低热/中医药辨治                                                 

艾滋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导致HIV恶性循环感染机率加快。对于艾滋病相关的多发性诱发感染导致长期低热的治疗,目前已取得相当疗效。本文就艾滋病相关的多发性诱发感染导致长期低热的中医药防治做以阐述,以推进艾滋病中医药防治水平。              

病因                                                                

    艾滋病相关的多发性感染导致长期低热,其主要病因为感染。机体因艾滋病后HIV感染(主要病因),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细胞免疫缺陷,导致机体多发性感染不断上升,感染以细菌 病菌  真菌和微生物等为主要原因。尤除艾滋病外其他病症所不会出现的病症。艾滋病诱发感染分炎性与非炎性两种,细菌 病毒等感染以炎性反应为主;真菌 微生微感染以非炎性反应多见。感染的主要表现为红 。艾滋病感染后,以低烧持续不退为主要表现。其病因是病原体感染艾滋病后,在HIV作用下,使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失衡,对体温的调节反应迟钝。特别对体温基元的调控长期丧失作用,是艾滋病感染后长期低热的主要原因。                                  

    艾滋病相关的多发性诱发感染导致低热的持续,是临床艾滋病治疗的难题,也是艾滋病患者因多发感染导致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等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机                                                                  

    中医认为:机体发热,因热毒内瘀,肌肤屏障受邪,内毒不可外泄所致。艾滋病相关的多发性感染导致长期低热的病机,我们认为:艾滋病因肾疰恶毒所患,使机体正本俱损,外邪瘀络,气血双亏,热毒乘虚受犯,外达不能而郁结于体表肌肤所致。因HIV之恶毒内殖 外邪热毒作犯, 机体正气虚亏,元阳衰弱,热毒则乘势作乱,肌肤热邪停滞,长期低热。又则骨蒸痨热,内蒸作患,热邪不能外达而致。

辩症                                                     

    此病因久而发病,中医认为乃肾阴等为主要病机。我们将其分肾阴虚 脾肾阳虚 气血双虚 热毒内结等四型。肾乃先天之本,正气久损,元气受犯,日久而肾必损伤。伤及气血阴阳,是疾病传变规律,艾滋病也是如此。                                         

治则     

    我们认为艾滋病相关的多发性诱发感染导致长期低热的治疗,是艾滋病治疗难题。目前抗感染药物的联合运用,已有部分患者耐药性产生。中医在辨症的基础上,结合病机,提出清虚热 退骨蒸 补肝肾 益气血 祛热毒 调阴阳等治则。因为热邪是外邪所犯,中医辨治方法可贵。                     

方药     

    因艾滋病相关的多发性诱发感染导致长期低热的病因比较清楚,病机可辨,临症分型详细,治疗用药我们选用六味地黄汤 、归脾汤 、四逆汤、 参腑饮 、举元煎、秦()鳖甲散、四物汤、十全大补汤、

独参汤、固本丸、清热解毒汤、黄连加味汤等。现将临症效验方介绍如下:生石膏30克(后下)、水牛角粉40克(冲服)、地骨皮20 、鳖甲15克(先煎)、白花蛇舌草30克、升麻40克(后下)、葛根20克(后下)、紫草15克、黄连15克。一日一剂,水煎服,15日一疗程。同时加用抗HIV与启动免疫中药,均收到奇效。   

体会 

艾滋病致低热因多发性诱发感染,病因清楚,检测明确,治疗较容易。此病尤病尤以结核杆菌感染致骨蒸痨热为较困难,治时可参照中医药防治结核病方法及用药,将取得较佳疗效。其他感染以微生物感染较难,只要临床辨症处理,也可有相当疗效。中医治疗注重正气,勿以标症重治而忽()本症,以病因治疗为本病取效关键。

 

作者简介

刘君,男,医师,1972年生于宝鸡市凤翔县,1992年宝鸡市卫生学校毕业,1997年咸阳中医学院毕业,主要临床研究肿瘤、艾滋病、癫痫以及因免疫导致多种疾病;2000年申报国内第一个中药治疗艾滋病新药发明专利,并于20018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公开,2002年开始临床治疗艾滋病患者,取得显著疗效,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见于《中国性病艾滋病》等杂志。

 

                             20021112日初稿

                             20070620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