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人为何如此了得?


中国女人为何如此了得?

丁启阵

 

今天上午,有两个外国女生,一个日本人,一个韩国人,不约而同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女人这么厉害?

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自己也很想知道:中国女人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爬到我们男人头上去作威作福的?

据历史学家说,原始社会时期,曾经有过母系氏族阶段。那个时代,女人们八面威风,对男人颐指气使;而男人,大致相当于女人的臣属或长工,对女人的指使和刁难,除了逆来顺受,别无选择。可以肯定,目前中国,除了云南泸沽湖的摩梭族,其他地区和民族都早已不再是母系氏族社会。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目前中国妇女地位高于男人,并非远古历史的延续,而是晚近世态演变的结果。

这种结果,当然也是源远流长的。换言之,中国妇女之所以拥有今天这样崇高的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我认为,跟历史上如下三位著名女性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汉高祖的老婆吕太后,先是唐太宗的小老婆后来又变成唐高宗大老婆的武则天,清咸丰皇帝的二姨太慈禧太后。这三位女性,都曾经登上泱泱帝国的权力巅峰,呼风唤雨,曾经骑到男人头上作威作福。她们的出现,是全体有野心的中国女性不竭的力量源泉。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除了上述三位帝王级的女人之外,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也曾经为提高中国女性的地位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她就是:花木兰。北朝民歌《木兰诗》中的木兰姑娘,因为没有长兄,无奈之下,只得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不料,从军十年,不但没有战死,反而在屡建战功之后,荣归故里。木兰从军的故事,使得打那以后的中国女人们,一开口都是河南腔:“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咳咳”。

不过,那些都是很久远的历史往事了。在那之后,中国妇女的地位,总体上讲仍然比男人要低一些。吕雉、武瞾、叶赫那拉·杏贞以及木兰(《木兰诗》并没有说她姓什么,姓花、姓朱、是后人杜撰的),并没有太惠及今天的中国妇女。

真正惠及今天中国妇女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人和事。

“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提倡“天足”(就是不再裹足,不再做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使得中国妇女具有了走出家门、活跃于社会的身体条件;引进西洋教育理念,开办洋学堂,使得妇女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有了跟男人争高下的知识与能力。“五四”名曰新文化运动,其实发起这运动的许多健将,都是旧文化浸淫出来的人,大部分并没有为提高妇女地位做出像样的贡献。做出过像样贡献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这当中,胡适博士恐怕是“杰出贡献奖”的不二人选。因为,他发明了著名的新版“三从四德(得)”理论:“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因为历史的突变,“五四运动”在没有完成思想启蒙的时候便转入了救亡宣传。实际上,提高妇女地位的历史任务,有一大半是“五四运动”过去三四十年之后才真正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其乐无穷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运动,把妇女全部发动起来,让她们离开锅台,走出家门,挽起袖子,跟男人一样干活,一样喊口号,得一样的工分,拿一样的工资。渐渐地,全体中国妇女都成了经济独立的人,不再依赖男人。

不得不承认,当代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还跟一个不同寻常的女人有相当的关系,她就是毛泽东的第三任夫人。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首的第一夫人,以其对文艺的热情,精心打造了几个样板戏(包括《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龙江颂》、《海港》、《白毛女》、《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八个。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即《杜鹃山》和《平原作战》,变成十个)。这些样板戏中,大部分都贯穿了这样的思想:女人很厉害,她们通常比男人更有智慧,更加正确。

 

有时候,会有“网友”以学术论文的标准,对我的博客文字提出批评。他们的用心是极好的,但是,我接受、实施起来却很不容易。我的博客文字,虽然常常不太娱乐,但毕竟不同于学术论文。自己感觉,我的博客文字,大多是介乎论文与艺文之间而稍稍偏向于艺文,求其有趣可读为主,引人思索次之,全面准确再次之。不用说,这一篇文字,也仍然存在挂一漏万的缺点。花一两个小时写成的千把字东西,我实在无法面面俱到。作了如上说明之后,倘若还有人前来跟我商榷,我就只好以沉默相待了。

                                                         200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