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园林”一词,苏州想必是脱口而出的答案。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写意、秀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坐拥着全国乃至世界都闻名遐迩的古典园林。
台湾南园,是我的意外收获,台湾竟也有江南风光。
远眺南园鱼乐轩
南园坐落在新竹县新埔镇的群山环抱中,占地二十七公顷,是台湾最大的私家园林。始建于1986年,距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现名为“南园清心园林休闲农场”。
南园的主人是《联合报》创办人王惕吾先生。以往,台湾人只能从《联合报》的年历上略晓南园的秀美景致,南园也因神秘而更加引人向往。
时至今日,南园已成热门的旅游胜景。我也得此“台湾最大私家园林”舒畅一游,透过这园林中的风景,揣摩著名报人的风雅性格。
庭院深深,处处江南
初入南园,我对这庭院的江南之美让我惊讶不已,而园中一木一草,果然也深深刻下园林主人的风度,精致与博大,和谐又互衬。
内心疑问:王先生是因为怎样的因缘际会看中这块土地,并将它建成一座台湾最大的私家园林?
坊间传说众多,版本也各异。
据说,这块土地原本是乡间的山坡果园,被王先生看中并买下了它,最初的想法只是退休后可以在此安享晚年,子孙绕膝,其乐融融。
另一说法是,王先生修建南园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
除此之外,还有后来许多广告语似的说法——“这是座江南风格的庭园”;“是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秘境”;“是一个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
而正是如此多的说法,为这座园林披上了雾一般神秘的面纱。
《联合报》创办人——王惕吾先生
王惕吾,字瑞钟,1913年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歌山镇王村光,37岁时退下戎装开创报业。
众人知道王惕吾先生是因为其报业巨子的身份,殊不知,王先生最初的身份乃是一名金华籍的“大陆老兵”。在其军旅生涯中,历任军职,并累升至副师长。
抵达台湾后,弃武从文,于1951年将《民族报》与《经济时报》、《全民日报》并为《联合报》,历任发行人、社长、董事长。王先生励精图治,将《联合报》发展为岛内第一大报。
王惕吾先生在“中经社”十周年庆上(摄于1973年)
踏入南园,我便知道这是一座文人园林。中国的古代园林,分为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两种。皇家园林所展现的是中国古代帝王追寻长生不死的神仙意境;而文人园林则是文人雅士追寻和谐美好的乌托邦,风雅韵味意味深长,渗透着古代文人深入骨髓的世界观。
所以,文人园林受到更多人的喜爱,而王惕吾先生作为一个崇尚传统文化的人,文人园林自然也受到他的偏爱。
我们漫步在南园之中,深深地为园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魅力所折服。
南园的建筑糅合了江南、闽南、台湾当地等多种地方特色,红墙萦围,绿瓦朱甍。
建筑多用珍贵的台湾桧木,以卡椎相接刨凿镶嵌。装饰的樟木木雕,或叙述民间故事或雕刻吉祥图案,听闻乃是上百名手艺精湛的木工、雕刻师共同制作。
王先生喜好素雅,所以不同于一般闽南式建筑的檐下墀头、斗拱,喜用红绿色彩,而只以金箔勾边作装饰。
香樟木雕只以金箔勾边,
不俗之中更见王惕吾先生的素雅
特殊造型的门窗,皆有吉祥寓意。花瓶造型的拱门,意为出入瓶(平)安;葫芦状门,取谐音“福禄”;蝴蝶形的透窗,取意“福叠”。如此精心设计的南园,出自哈佛大学建筑系的著名建筑学者汉宝德先生之手,由其亲自设计并建造。因此,南园可以说是两大文人的精心杰作。
一道门、一扇窗
都尽显南园的细节之美
全园的重心建筑是南楼,即王惕吾生前休憩的居所。屋顶模拟宋元古画中的建筑设计为十字型,岛内仅此一处可见。
楼高三层,一楼大厅为会客厅,放置铜雕大佛一尊。二楼为书房,建有观景露台,可俯瞰全园景致。三楼是王惕吾先生的卧室,室内摆放有书案、四只木椅和一张圆茶几以及一张大床。
最引人注目的是床头前镶嵌着的三幅大型铜质浮雕——居中为军帐中一身戎装的岳飞正在泼墨挥毫,两侧是将士们骑马征战的场景。表明了王先生对金戈铁马、建功立业的渴望,却也折射出其内心的失落。
在南楼的四周环绕着王先生先生为其子女们保留的独立楼房,围绕在南楼的四周就像孩子围在慈祥的父亲身边。
浮雕里刻画的是王惕吾先生梦中的峥嵘岁月
离开南楼,我跟朋友踱到楼前的草坪上。
碧青的草坪上,汉白玉雕刻的王惕吾坐像深情地注视着自己的园林,好像在回忆那些风华正茂的岁月和远离多年的江南。
在他的坐像前,一颗颗的樟树与榕树相间而种,它们亲密的依偎在一起,犹如惕吾先生与夫人在林间悠悠散步。
王先生在巍山南桥小学担任教员期间,与比自己小3岁的校长女儿赵玉仙互生情愫,并结为夫妻。
王先生喜欢樟树,夫人喜欢榕树,他们便别出心裁地种一棵樟树,接着再种一棵榕树。樟树、榕树交相缠绵,他们的嬉笑怒骂掺杂在风中在林间渐行渐远。
蓝天映照在玻璃上
此处亦有天光云影共徘徊
王惕吾先生于1947年携家人去台湾,并成为台湾一代报人。在创报之初,王先生亲自写文章、送报纸,还亲自到火车上卖报纸,创业十分的艰难。
王先生倡导新闻言论自由,强调新闻要为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尽责任,认为报纸作为“社会公器”,要有长远目光,并提出了 “正派办报”理念。
他的《联合报》一直都坚持着自己的方向,支持海峡俩岸的和平统一,希望早日回归故乡。
思乡作为一种痛,一直沉浸在王惕吾先生的心中。
王先生住在南园中,内心汹涌着难以割舍的思乡之情。在解放初期,王先生通过他在瑞士的亲戚一直与家乡保持通讯,直至两岸关系紧张,这才断了联系。
怀着对故乡的无限依恋,王先生在台北市四维路创立了东阳同乡会,主办了《东阳简讯》,以借此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直至1989年7月10日,王先生于香港见到他的亲人时说:“我是多么想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到老父亲的坟头敬一炷香……”
王先生与阔别40多年的家乡故人在香港团聚
王惕吾先生仅凭一人之力,是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所以,他只能将自己理想中的世界世界融入到南园之中,而南园就成了王先生的精神寄托,当然,这里也是他的快乐家园,更是王先生对自己思乡之情的一点安慰。
揭开南园的神秘面纱,所观所感,只有一位远离故土已久的江南游子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严正声明:本文由贾云峰:旅行即人生新浪博客独家首发,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谢谢合作!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
访博客、游台湾、抢沙发、赢图书
各位博友,结合“台湾走透透”主题,现在搞一个赠书活动,说明如下
从7月26日起,若您能在本博主的所有博文中,评论抢到第一的席位,我将送您一本精美图书!
图书是本博主采访28位大牌明星,发现的明星幕后隐秘故事,机会难得,每篇一名!若您抢到沙发,请别忘了将您的联系方式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我将把图书邮寄给您。
谢谢合作,预祝抢书成功!
探访台湾最大的私家园林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