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1日,飞来投资董事长魏任斌教授接受浙江日报资深记者、中国著名策划专家金常青的采访,阐述了当今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尤其是中美大学生创业的差异。以下是魏任斌的主要观点:
针对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魏任斌说, 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0万,今年底到明年的大学生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有四个原因:一是毕业生人数明显增加,今年是559万,明年将达到610万,还有历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积累在一起没有得到解决;二是就业空间相对较紧,特别是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需求这块,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比过去有很大的减少;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招聘与就业信息很大程度上不对称,企业招聘成本越来越高;四是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很多学生是半成品,没有达到合格的产成品要求,不能快速满足社会需求,值得高校教育者的深思。
魏任斌指出,鼓励和推动更多的大学生创业是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内解决就业压力的一种很好方式。大学生就业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可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又很低,怎么办?
魏任斌一直在致力于推动中国大学生创业的事业,经常在各大高校巡回做创业演讲,接触了很多大学生,他说:中美大学生的创业差异很大。 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发达的国家,有成熟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资金充足,信息服务行业发达,各种咨询服务机构齐全,只要你的创业项目足够好,有好的团队,能找到启动资金的机会是很大的。而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融资相当困难,因而许多优秀的创业计划难以付诸实践。很多风险投资机构非常怕风险,更多的是雪中送炭,很少愿意资助大学生创业的初始项目。
从创业模式来看,西方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早,且崇尚创新和个人价值,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多数都具有可行性。而在中国,虽然各高校BBS创业论坛有大量“创业宣言”和寻求创业合作的帖子,但大多数创业者仅构思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对运作模式、盈利点、投入产出、计划书等一些创业之前应该考虑的基本问题,无法给出清晰的解释。从历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比赛就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项目绝大多数是纸上谈兵,很少有落实下去的。
就创业领域而言,美国大学生一般选择高科技领域创业,而中国则大部分是从事家教、开小店、购物网站等创业活动。
高等教育模式的不同也造成了差异。如美国的教育是服务型、开放型的,学生往往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和竞争性格。而中国的教育是管理型、封闭型的,大部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很多学生在学校非常注重考证书,而轻视实践。学校也常常鼓励学生去考研和考公务员,加上太过注重学习的过程与形式,而忽略了学习的目的,因而走出校园谱写创业史的不多。
魏任斌呼吁,一是中国高校要转变培养模式,注重发展创业教育,引进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力量和理念来推动创业教育;二是政府要更多地关注大学生创业,系统地推动大学生创业,在启动资金、人才培养、创业环境方面全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尤其是扶持一批社会创业服务公司,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大学生创业。像飞来投资公司为青年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星巢创业网为青年创业提供全方位资讯等等都是值得扶持的!不久的将来,创业服务将是一个很大的服务产业;三是学生要主动走进社会,适应社会,在实践中寻找创业项目,感悟创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大学生要紧贴时代,在社会大学中学习,与时俱进!魏任斌最后告诫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企业的生存是硬道理,要想办法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让企业活下来是唯一的理由;活下来了才有机会,否则一切的创业和发展都是空谈!(QQ:122535237)
中美大学生创业的差异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