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儿”漫议
谭汝为
“发小儿”,指儿时的伙伴,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发”读为四声,“小”读儿化。所谓“发小儿”的“发”就是头发的“发”。
“发小儿”就是古人说的“总角之交”。古时小孩子把头发梳成髻,称为“总角”,泛指童年时代。成语“总角之交”“总角之好”,就指小时候要好的朋友。《晋书·何劭传》记载:“劭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这是说:何劭和晋武帝同岁,是从小要好的朋友。古汉语文言词语“总角”,到了现代汉语白话文,就成了“发小”。
天津话所谓“发小儿”,从小在一起玩儿的伙伴,或从小学就在一起读书的老同学。例如:“咱是谁跟谁啊?发小儿,没说的!”再如:“嗨!我怎么会不认识他呢?我们是发小儿,是一块长起来的。”
谈到“发小儿”,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浓浓的真情。因为“发小儿”是童年时在胡同踢罐电报,拍毛片,在院里搭上两块铺板打乒乓,在空场上踢小皮球的伙伴;是一块饽饽掰两半儿吃,一碗浆子分两碗喝的哥们儿;是到李七庄一起挖野菜,去群众艺术馆一起看老片子,在“文革”厄运中互相鼓励的铁哥们儿。在摸爬滚打、酸甜苦辣、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中,我们各自艰难地挺着腰板一起长大成人。
童年的友谊,虽天真幼稚,却最纯真,最牢靠,最可贵!童年时代,犹如一片圣洁的净土。没有丝毫的虚伪和利害,也不用世俗的客套和矫情。发小儿的友情,如同老红木椅子,年头再老,也是坐坐实实,耐磨耐碰,永不退色,历久弥新的。不管后来,你混上了局长书记发号施令,我是普通工人烧锅炉;不管你到了美国成了洋博士,我在天津两口子都下了岗;见面后仍以小名儿、绰号相称,仍能酣饮畅谈怀念难忘的童年岁月。
除了“一阔脸就变”的少数败类(多为官场昏官)之外——今生今世,我们永远是“发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