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局势的中国经济制度的到位改革需要大魄力
王志华
当前挽救经济危机的行动正在深入推进中,可是效果如何,如果我对国内和国际经济危机的认识没错的话,其实还是存在很大的担忧。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模式转向大经济循环启动内需的举措上,当前延续原有体制的安排,可能根本达不到目的。
中国的现有体制下,国民的高储蓄倾向还很强烈,即使民间持有的资金量足以启动整个经济,国民也不可能绝大部分用于当期消费。这样,储蓄而后由银行进行投资操作,或是直接投资进行资本投资增值的比重很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性循环比重始终没法降低。而在经济危机状况下,上述渠道的效率更是大打折扣。怎样让老百姓将钱投入消费将是整个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进行消费舆论宣传估计也没法消除国民未雨绸缪的储蓄意愿倾向,根本的是要在国民生存压力的消除上下功夫,进行分配制度的根本性改革。这方面,本人早就提出相关的制度设计建议,现在看来,最后的推出的必要性我的预感是越来越强烈。只是挽救局势的中国经济制度的到位改革需要一些魄力。
其实从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性看,之前美国的经济制度安排无疑是相当科学的,是一种真正的大循环结构,并且系统的均衡性处置比较成功。这次危机的深层根源之前的文章也讨论过,应该是现制度对全球经济技术发展的变革要求没有及时调整导致的。这其中,对于分配制度的变革要求是根本的。美国对于维持消费需求的分配份额的处置,资本市场成熟发展中的高度虚拟化收益分配比重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高,这是正确的方向。但是这是建立在虚拟经济的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明显这是不科学的。另一方面,在就业分配上,工会组织强势发展后,高工资的维持也是一方面,但是这必然是以牺牲实体经济为代价的。这个代价的付出现在美国连汽车业也优势尽失。这样的制度顺势应变最终是扭曲的。改变的根本出路,只有实行在初始分配上实现主体的稳定的收入分配。美国的主体分配之一的当前的高工资分配要继续维持是不可能了,另一个分配来源,虚拟经济投资收益的稳定性是值得怀疑的,当前可以说是基本丧失。所以说,美国这次危机影响深度将是痛入骨髓的,因为是金融危机发生后整个经济模式从起点上的破产开始的。分配制度的变革还涉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美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安排也是与虚拟经济荣衰与共的,虚拟经济的大分量破产也预示其制度的安排的失败。不管过去美国有过多少资本理财的神话,在一场大经济危机中基本全面化为乌有了。
实行在初始分配上实现主体的稳定的收入分配是经济系统稳定的前提。现代经济发展迫切要求相应制度上的变革。制度安排上的出路,当前我只看到共有制度安排是可能的选择。本来按照自由市场的发展取向,近些年美国的模式应该是一个选择取向,但是这次危机的出现告诉我们,这一模式行不通,人类付不起虚拟经济破产的代价。这也是对自由市场原则的一点反思。对于共有制度的安排,将来美国的安排可能会与我国有较大的区别,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取向,当前的大比重国有、集体经济的存在,决定可以安排更大比重的全民股权分配。至于这一分配比重对经济系统的效率的影响,还有待将来的实践的经验总结。
对于走向共有制度,我现在敢断言,是大势所趋了。
200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