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五)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五)

(《诗经美学》选 高乾源)

五、《摽有梅》中的动植物:"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8、梅

   “杏类也(陆疏)”,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 [plum]。果实将成熟时采摘,其色青绿,称为青梅,古有“青梅煮酒”的习俗。青梅经烟熏烤或置笼内蒸后,其色乌黑,称为乌梅。女子喜食,待孕后则更喜食。古妻字为敏,同梅一样从每字旁。所以梅又被看作合媒之果,女子以梅投男,思嫁之意至深。梅通媒。 "摽有梅,其实七兮"中的正是梅子。

   梅,古代又称“报春花”,被视为吉祥物、吉庆象征。“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对应了《易经》中的 “乾,元亨利贞” 的四德,是中华民族最完美德行的象征。又说梅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

   旧时春联有“梅开五福,竹报三多”。梅在冬春之交开花,耐寒开放,“独天下而春”,是传春报喜的象征。梅发音为去声,轻声吟读,温软含骨,刚柔相济,颇合梅之品味。

  《终南》一篇梅花已经开始开始寄托人的情感精神。诗云:“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用梅来透露人的精神消息,那是最好不过。梅“清雅俊逸”,人可有乎?梅“冰肌玉骨”,美人可当乎?梅“凌寒留香”,志士之节气可配之乎?晁补之《咏梅词》诗云“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骨香是谦虚者的品质。

   我写诗一首赞梅:“

残雪糙枝影自迷,

暗香林中步酥泥。

人说香骨多厥疑,

  我折寒梅透消息。”

若说雪与梅最亲近的还是宋朝的卢梅坡《雪梅》“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文人的雅气,却没有文人的雕琢气,自然美妙。

   元朝王冕的两首《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颇有文人雅韵,也是没有脂粉气的。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已是绝绝以上的风骨,然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只能借上句风神,已与梅品相差。倒是陆游同题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近梅,然而毕竟境界又寂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