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几种人会谈性色变?


哪几种人会谈性色变?

丁启阵

 

在我国,野生老虎几乎绝迹,拍摄虎照需要收买农民、带现成图片上山了。因此,“谈虎色变”这个成语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从“谈虎色变”这个成语克隆的“谈性色变”,却仍然大行其道。昨天写了一篇说《红楼梦》里有一个情节可能有性暗示的小文章,在博客上贴出来之后,十余万的点击者中,大约有三百来条咒骂性质的“评论”。咒骂之语,毫无例外,一味地污秽,完全没有艺术性可言。从这些咒骂中,不难看出,我泱泱大国,谈性色变者,大有人在。

由于事关自己,不能不产生一点儿好奇之心:谈性色变的都是哪些人呢?

经过初步的考察和思索,我发现主要有如下六类人:

一类是对性问题一知半解者。对性问题完全不了解的人,如婴儿赤子,连什么是性都不知道,即使有人在他们面前大谈特谈性话题,他们也是无动于衷,不会有任何反应的。对性已经有足够且正确知识的人,一定会明白,性就跟吃饭、喝水一样,都是人类的本能,没有什么神秘的。有人谈点关乎性的话题,谈得好,颔首一笑,谈得不好,一笑了之,都决不至于色变。只有那些一知半解者,才会大惊小怪,勃然大怒。

一类是心理阴暗者。人之患在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满肚子的男盗女娼、下流无耻,于是便以为别人也跟他们一样。只要逮着机会,便忙不迭地将自己满肚子的污秽向他人喷射。仿佛这样一来,自己就能变成干净清洁之人似的。

一类是闷骚型者。这一类人的特点是“内秀”,一肚子坏水,自己嘴上不说,也忌讳他人谈及相关词语,如同瘌痢头者不准他人在面前说“光”“亮”之类的字眼。

一类是逻辑不通者。“性”与“淫”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到他们脑子里,就熬成了一锅浆糊。把“仁者见仁”浆糊成“淫者见淫”,还矜为发现,洋洋自得。

一类是有生理缺陷者。矬子忌讳他人在自己面前说矮道短,生理某方面有缺陷者,当然听不得健康人谈论涉及性的话题。这个时候,他们是记不起“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古训的。

一类是有卫道士情结者。中国封建社会为何格外稳定、封建时代为何格外漫长?历史学界曾经热烈讨论,学者们提出了不少观点。我这里再贡献一个观点:因为中国盛产卫道士。这些人的特点是,自己不思考、不做事,但他人一思考、一做事,他们就立刻站出来指手画脚,口诛笔伐,帽子与棍棒齐飞,口水共粪便一色。

有意思的是,这些平时没有少诋毁鲁迅的人,这个时候也莫名其妙地引用起鲁迅的语录,“道学家读出淫”之类。我很好奇,倘若他们知道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中,谈到评论一个作家必须顾及全人时有如下一番话:

 

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

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自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

 

他们会作何感想!

                                                200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