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万言信不如引咎辞职



牛根生万言信不如引咎辞职

文/王进生

最近网易批露的牛根生在致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同学的那封万言信中,痛陈蒙牛有可能落入大摩之手,期望伸出援手。其实蒙牛真正的危机是如何重拾消费者信心。牛根生是蒙牛的创始人,到目前为止依然蒙牛的灵魂。而事件之前的牛根生更是蒙牛品牌社会责任的代言人,其言其行影响了一代消费者和创业者。从万言信所述,蒙牛检出三聚氰胺应是无心之失,但是检出三聚氰胺是事实,从之前牛根生上传至新浪博客和网易批露的万信信的回贴来看,消费者的反映不是趋于和缓而是言辞更为激烈。蒙牛在做好善后的同时,如果没有人站出来为此承担责任。消费者受伤的心是难以抚平的,更别提重拾消费者对蒙牛品牌的信心。

谁来为此承担责任,应该是牛根生!即使牛根生不知情,即使蒙牛不是有意为之,但作为企业灵魂的牛根生失察之责难辞。一贯有担当的牛根生这次迟疑了,而蒙牛在汹涌的消费者舆论中,销售额、业绩、股价一落千丈,危机越陷越深。

但是,牛根生现在最着急的是蒙牛股权是否旁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丧失了,股权只不过是毫无价值的凭证。乳业全行业的今日险境缘于过往异化了的企业发展基因。突破公共利益底线的企业高速发展最终面临的是一夜崩溃的苦果。

美国世界企业协会创始人之一威利斯·哈曼曾指出:“企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公共机构。”在任何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共机构都需要对整个社会负责,但企业还没有形成这样的传统。这是一个还没有被很好理解和接受的崭新角色。常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牛根生在真正需要面对消费者作出担当时却选择了回避。伊利在2007年发布了乳业企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事隔一年却在央视公布的检测报告中同样榜上有名。这一切成为了泾渭分明的反讽。社会责任不是皇帝的新衣,是承诺更是对后果的担当。时至今日,没有一个乳业领袖企业的领袖敢于为品牌重生牺牲自己的利益。由此看出一个金字塔结构的企业文化模型,那就是个人利益(企业家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高于消费者利益(公共利益)。而企业基因优化的方向在于构建一个消费者利益(公共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企业家利益)的倒金字塔。对企业的每一个决定、每一次行动,都必须从这种责任的角度进行审视。

看来在社会责任只是志得意满时的谈资,关键时候,企业家最终舍不得的还是自己的权力和利益,这样的企业家并不能给未来三十年企业发展的基因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