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清官意识和万民伞重新出现的隐喻
李华新
一则《县纪委书记卸任,百姓“万民伞”相送》的博客,将江苏省泗洪县的纪委书记王守权推到了聚光灯下。博客吸引了大批网民的关注,更引来多种猜测和争论,有人认为有作秀之嫌。
(《天府早报》12月2日)
在当代中国依然会出现万民伞,使得我们对于经过30年想旧体制挑战的改革,不免有了新的疑窦,那就是现在的社会或是说在消费意识已经是有了后现代味道的时候,人们的思维方式却依旧是封建社会的东西。这就使得人们不得不陷入深思之中。
现在百姓为什么依然会有清官意识,为什么依旧会用旧时的方式,来对清官大人表达感激之情,用了这样的场景来表达对这位纪委书记的感谢,你能怨百姓吗?是百姓的封建意识的残余太重,还是我们这得到万民伞规格的官员,真的让百姓感到依依不舍。或是其中还存在一些猫腻,我们但愿不会出现。其实这些问题的存在和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位官员的感激,如果一切属实,那么百姓举动是不应当指责的。
用万民伞来表达民众的感恩戴德之心,这可以理解。其实现在的官员和封建社会的官员有无差别,那么是因为出现了万民伞而是的接收者是否接受而陷入了尴尬,还是说,即使是尴尬是出现了,但是实际上,你也会私下窃喜呢?对于这些不知道当事人是何种心情。但是如果是你真的所干的事情,能够得到必须的称赞,那么必须这样的一种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所谓的民生观念和民生意识要想让广大干部真正树立起来,成为自觉的行动,在工作中诚信、尽力地为百姓谋利益,是多么的不容易。
因此,作为王守仁,也不必有什么顾虑,这些至少是说明,你是一个好官,至少是口碑不错的好官。联想到前些日子,有百姓为一位当地的官员立碑的情况,也的确是让人们不得不为那位官员的工作,为他能够深入到百姓之中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片赤心而感动,为什么?因为现在这样的官员也许是太少,这样的有口碑的官员不多了。所以百姓们一旦聚到这样的官,而且是真心为自己办实事的官,老百姓用真正发自内心的方式来表达,也是不能就拂了民众一片心意的。
自然,在如今的法治社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官员不过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他们拿的是纳税人的血汗钱,为民众服务是其分内的职责。如若不然,则为渎职失职、浪费民脂民膏。可是话虽说这样的表达没有错,但是确实让人感到不无凄凉的是,现在有些官员的作风,不是什么公仆,而是真真切切的老爷。一旦为官,不仅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且是就超过90%的腐败官员都是坏在情妇的身上,至于所谓的政绩,那也是在为自己的升迁而不得不做出的努力。当官为什么,为什么当官,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但是却是无法回答的令人满意。
要知道,官员做好分内之事,只是为官的底线。而现在这就能得到公众顶礼膜拜,而且还是封建社会的表达方式,而且在电子时代类似万民伞这样的农耕时代的产物,却是在互联网时代再次出现,应对使得我们的执政者从深处多想想,这样的清官好官意识,为什么在民众心目中依旧存在,也是因为现在的干部制度造成的。群众遇上能为民做主的好官,想到用万民伞的方式来表达感激之情,这可以理解,但官员自身却要有清醒的公仆意识,明白执政为民的道理。对于这样的感激方式是万万不能受用的。因为当下的时代是21世纪的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清官是为官的本质要求,好官是党和人民对你的期待,这些本该如此的作为,却让必须感到受用不起,至少说明了我们的官本位的意识,并未削弱,而是还是相当浓重和难以解开的情结之深。
而在这种现象背后,一个“官”字和为官后与百姓的差距,正是说明我们的改革还需要继续解放思想,还需要对旧习挣脱的任务依旧很重的现实。
清醒的公仆意识,执政就是为民,这是为官的基本守则,也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官员的职责,是你应该做到的。现在你应该做到了,反而使得百姓如此感恩戴德,是百姓不明白,还是官员既往没有这么做,还是这样做的少呢?
感谢的话要说,也许万民伞是另外的一种民间智慧,因为还有那些百姓连想过或是连这样的念头,都没有动过的另外的一些官员,也在百姓的心中打上了次品的等级呢?或是以此在呼唤更多的好官再多些呢!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