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高卧的最新文章:季老不老,北大不大


季羡林先生画窃案已沸沸扬扬多时,坊间的传说五花八门。其实事情很简单,季老丢画是个刑事案件,交司法独立办案即可。可偏偏北大有人“屎壳郎爬铁轨假充大铆钉”,立马横刀非要扭着季老的脖子,把这件事强按下去。可这件事在现代资讯如此发达;网络传播如此迅速;法制如此健全;政府如此开明;百姓如此觉悟;社会如此昌明的今天,任何人想遮掩能遮掩的了吗?任何欲盖弥彰的行为只能是落得个“周老虎”的下场。下这个结论是因为博弈双方力量的对比智慧的角力完全不成比例。

 

表面上看季老是个年近百岁的老人,为他奔走呼唤的的多是几个弟子好友和亲属,如散兵游勇似乌合之众。而另一方大有来头,又是调查组又是发言人,气势汹汹锐不可当。可事实又是如何呢?这里仅从战法和力量对比上做一分析:

 

一:“点杀掌”遭遇“千叶手 ”。仅从事件的新闻发布看,每当披露事实的报道见诸于世时,总有人出面“点杀”,所谓“点杀”是相对“封杀”而言,“点杀”,顾名思义就是指对准一点(某个人或某个媒体)杀将过去,他们不具备全面封杀的权力和能力,只能利用旧部学生朋友之影响关系,打着唬人的旗号招牌,对某个人或某个媒体煞有介事连吓带骗无所不用其极。可是现代资讯时代这种做法只能是顾头顾不了尾,某个网站刚被撤贴,可其他网站纷纷链接。现在《季羡林就字画遭盗卖事件回应北大声明》一文凤凰网新浪网中国网新华网都有转贴,一传十十传百环环相连,评论跟贴铺天盖地。  犹如少林拳中七十二绝技之一的“如来千叶手 ”,“一化十,十化百,百化千,变幻莫测,防不胜防。”

 

二:“拖延术”偏逢“回春功”。季老讲丢画之事已不是一天两天了,那些对季老珍藏心存歹意的人,自认为季老已是蓬莱路远,幽冥日近。只要拖延时辰虚以委蛇,待茶凉灯灭琴存瑟亡之时,来他个谤言四起,“葫芦僧判葫芦案”,最后不了了之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可人算不如天算,季老无惧无忧铁定心思要活到“相期以茶”。老人家的心像一面镜子,孰轻孰重孰远孰近孰是孰非,早已洞若观火了如指掌。他以其超凡的隐忍和德行感化教化众生。可某些人得寸进尺,觊觎财产偷梁换柱已是罪不容赦;限制他的家人与其来往更是天理不容。老人家没有绝地反击只是不动声色略施闲棋,就已经让那些当面做人背后做鬼的家伙原形毕露心惊胆战狼狈不堪了。

 

三:“障眼法”碰上“一指禅”。某些人事发之后,不知汲取教训亡羊补牢,却一意孤行拉上组织做垫背的,以机构名义扯弥天大谎漏洞百出。孰知谎言重复千遍还是谎言,既然用一叶遮目的“障眼法”说这些季老被拍卖的东西都是假的,那就用“一指禅”捅它个大窟窿,告诉人们这并不代表季老东西没有丢,这是两个概念。季老画窃案“一不让司法介入,二不让亲属介入,三不见举报人。”这些人视党纪国法于不顾的表演,已是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难辞其咎。

 

从力量对比上看,季老虽是年近百岁羸弱之躯,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一:季老道德文章早已走进千家万户人们的心田,天下公理人心向背不言自明;其二:老人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军人物,他识时务顾大局长期以来对政府帮忙不添乱,向国家建言献策,是许多高层领导的知心朋友;其三:季老亲创的东语系早已是桃李天下,遍及海内外。在他仅有的几次寿辰活动中,光是参加活动的驻外大使就已蔚为壮观。不要说季老个人受多少委屈,就是对老人有不实轻蔑之辞,众弟子们生也会拍案而起穷追猛打。其四:季老在文化界知识界宗教界广交朋友集聚善缘,季老的境遇如何大家绝不会漠视。其五:季老的头脑异常清晰,他不糊涂不矫情不给政府出难题,相信组织相信法律,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他的意见已多次录音录像分别各处,既保护了他自己又为日后的司法介入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这就是我说“季老不老”的意思。

 

相反,那些打着机构旗号的个别人,惶惶不可终日。一方面百般抵赖同时又拿大帽子压人吓唬人;另一方面又私下托东找西探听口风想蒙混过去。事情的关键是,无论何人做何等事犯不犯法,都应由其个人负责,不能代表机构。还是那句话:个人是个人,北大是北大。如果北大为某些个人的行为辩解,这种做法就很不自重有损北大形象。这种做法就有些小家子气了,这就是我说“北大不大”的意思。无论这个人有多大本事,组织不能给个人背黑锅,这是党纪国法的一个原则,北大领导应该有这点常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