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中国25省民众健康饮酒状况调查报告》解读


1月24日,由中国保健协会、中华医学会、劲牌有限公司三家单位组成的健康饮酒中国行”活动组委会在京公布了我国首份中国民众健康饮酒状况调查报告---《2007年度中国25省民众健康饮酒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在全国25个省份开展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70668份报告以详实的数据、科学的分析全面展示了饮酒人群的健康饮酒状况,从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健康饮酒状况整体堪忧在调查者中有65.4%的饮酒者的饮酒状况不及格,而越是年轻这种趋势越明显,其中有六点尤其值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

一、饮酒人群的健康饮酒观念淡薄,科学饮酒亟待普及。

在各种不同饮酒观念中,仅六成多的人群赞成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应控制饮酒的度和量,坚持少量饮酒。这说明,在中国已经有很大一群人已注意到了要健康饮酒、适量饮酒,过量饮酒有害健康。但是由于受中国传统的“无酒不成宴”及“豪饮”文化的影响,在调查者中仅有29.99%的人赞同“饮酒会成瘾,应尽量少饮或不饮,特别是不能每日饮”这种正确的观点。而还有近30%的人还停留在一种用酒公关的思想,喝好才能办成事,甚至斗酒才能增加感情。这表明,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饮酒人群的健康饮酒观念还很淡薄,科学饮酒知识欠缺,两方面都亟需加强,而这种改善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形成共识,并切实践行。

二、饮酒人群早龄化趋势加剧,健康饮酒要从小培育。

报告显示,大部分饮酒人群是在18岁以后开始饮酒的,但仍有15.2%的个体在18岁以前就开始饮酒,值得社会关注。此外受调查的饮酒人群开始饮酒年龄主要集中在18—25岁之间,占总体的62.3%。分析认为这一时期是个体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初始阶段,也是个体建立、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阶段,因而饮酒行为也多发生在这个阶段。报告显示,饮酒在一定程度被作为年轻人成年的象征,作为融入社会的一个标志,这是饮酒人群集中在特定年龄阶段的重要原因,而国家和社会对饮酒行为没有明确的规范和制约,饮酒处于自发自觉阶段,这是饮酒早龄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所在。因而健康饮酒要从小开始培育良好的习惯,甚至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制定相应的规则来规范人们的饮酒行为。

     三、不宜饮酒”认识不足,无所禁忌是最大危害。

报告指出,仍然有20.1%的人并不认为未成年人是不宜饮酒的,且不认为“正在服用药物期间不宜饮酒、患病期间不宜饮酒”的饮酒人群也超过了三成,;而通过对不宜饮酒场合下人们的饮酒行为的调查分析显示,还有25.84%的人曾经在开车、操作机器或进行危险作业前饮过酒,12.6%的人在医生建议戒酒的情况下还饮酒,12.79%的人在以上情况下都饮过酒,8.35%的人在服用抗生素药物期间也饮过酒,7.27%的人在剧烈运动前饮过酒,5.57%的人在患肝病等疾病期间饮过酒,5.47%的人在妊娠或哺乳期间仍饮酒。报告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饮酒人群对不宜饮酒情况的认识尚不充分,并不认为喝酒有什么禁忌,而这些无“禁忌”行为是产生饮酒事故的重要原因。

    四、饮酒人群的单次平均饮酒量缺乏节制,超出国际安全饮用标准

报告指出在正常情况下,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不超过20-40克(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协作研究指出:男性安全饮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酒精;美国国家酒精滥用与酒中毒研究所的标准是男性每日纯酒精的摄入量不超过40克;中国现行的标准是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克。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酒精性肝病的指南》提出: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认定酒精过量的条件为酒精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80g/d。)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约折合42度白酒为50-100ml,35度保健酒为70-150ml,葡萄酒为200-400ml,啤酒为500-1000ml。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到酒精的影响,应比男性少饮酒。本次调查发现,我国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量为2.7两(以38度酒为标准),折算为纯酒精41.04克,超出了国际安全饮用标准,也超出了中国现行的安全饮用标准。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脂肪肝等饮酒所致病较为高发的重要原因。

五、饮酒人群缺乏酒后自我处理能力,不适情况较为普遍。

调查显示,只有不到7%的饮酒人群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如何处理饮酒后的不良反应,且能指导他人正确处理;而50%以上的人对如何处理饮酒后的不良反应了解不多或根本就不了解。有48%的被调查者承认在最近一年内发生过因饮酒导致的不适,具体为:34%的人在最近一年内有过1—4次饮酒不适情况,9%的人有过5—10次饮酒不适的情况,5%的人在最近一年内有过10次以上饮酒不适的情况发生。因此从整体数据来看,我国饮酒人群健康饮酒得分普遍偏低,这从一定程度表明,我国大部分饮酒人群对自己的饮酒控制状况并不理性,对于饮酒过量引起的醉酒反应缺乏可行的自我处理能力,这也是饮酒过量容易造成不幸事故主要原因

六、饮酒人群对饮酒趋势的认知不容乐观,健康饮酒任重而道远。

报告显示在饮酒人群所报告的未来饮酒情况中,表示“适当控制、减少饮酒量”和“打算戒酒”的人仅为38.2%,在饮酒人群总体健康饮酒状况堪忧的情况下,饮酒人群对自身未来饮酒趋势的认知不容乐观。被访的饮酒人群中5.9%的表示会增加“饮酒频次和饮用量”、32.2%的表示会在饮酒频次和饮用量上“继续维持现状”、23.6%的 “视身体状况而定”,表示“适当控制,减少饮酒量”、“打算戒酒”仅分别为29.9%8.3%报告显示作为社交的饮酒行动将会持续下去,但大多数人们并没有打算为了健康而去戒酒或者减少饮酒量。因此,健康饮酒在中国还任重而道远。

总之,根据《报告》显示,中国人的饮酒模式和行为堪忧,必须进行节制或者规范,以切实保健自己的健康。而同期发布的《饮酒指南》,针对中国人的身体特点与饮酒状况,为科学饮酒提供了一些较为明确的方法:首先是饮酒时间,根据人体的生物节律特点,体内的各种酶一般在下午活性较高,因此在晚餐时适量饮酒对身体的损伤较轻。其次是饮酒方式,少量慢饮比较适宜;切忌逞强好胜、饮得过猛过快,忌边饮酒边吸烟,这样会加重对身体的损害。在饮酒之前吃些食物或饮酒时有瘦肉、豆类、蛋类、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同时摄入,以延缓酒精的吸收,保护胃粘膜。对饮酒者而言,精神状态也很重要,在身体条件、精神状况良好时人体对酒精的分解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心情舒畅、愉悦,有值得庆祝之事时,可饮用少量或适量的酒;心情烦躁、郁闷、孤独时最好不饮酒。

另外,从性别角度看,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到酒精的影响,且女性多有乙醛脱氢酶缺陷,故应少饮。需要强调的是,患有疾病时应当禁酒或遵医嘱,以避免加重疾病或增加新的疾病,服用药物时应当禁酒或遵医嘱。《饮酒指南》还特别指出,肥胖人群身体疾病隐患较大,加之酒精产生热量较高,会进一步促进体重增加,不利于健康,故不宜饮酒。患有酒精过敏的人群也应避免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