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20年左右可能就会翻一番”像不像在算卦?
文/朱有祥
我听过一个故事,寓意深刻,当然也无意在贬低我们的经济学家。故事发生在牛津大学某学院的办公室,学院留下一大笔钱,众多研究院们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到底该怎么投资,大家都是各系的教授,院长看大家都不发言,于是就问某甲有什么看法,某甲恰巧是在座的教授中唯一的经济学家,而且年纪也最轻,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
他相当紧张,站起来结结巴巴的说了一串可供考虑的投资方向,最后总结道:“从长期来看,股票应该是获利最好的投资方向。”
坐在他边上的正好是年长的财务主任,他很不屑的说:“恐怕你在这类问题上没有经验,你太年轻,我得告诉你,200年来,我们学院就一直把地产作为投资对象。”
某甲感到很难堪,好在坐在对面的一位历史系教授出来打圆场道:“其实200年在世界史上也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
另一位教授听完不住地点头称是——他是一名古生物学家。
我不知道“从长期来看”是不是有点像占卦算命的?然而现实中占卦算命最喜欢“从长期来看”,因为从长期来看他预言的东西都会成真。例如,他算出来你要倒霉,只要时间足够长,你总会遇到倒霉事,到时候他就会说预言应验了。经济学没办法像物理学家那样精确到“毫秒、微秒、纳秒”,也没办法像古生物学家那样精确到百万年,于是它干脆对准确的时间避而不谈,用一句“从长期来看”忽悠大家。如果以后再碰到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经济学家,你就反问他“你的长期到底有多长?”
然而现实中我们的经济学名人总是喜欢用占卦算命一些词来诊断未来世界的命运,我真有点想不通,是必须用呢还是真的没有把握只是胡猜?在本月的2日,汇集中国最顶级经济学家的学术组织“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召开,此次年会主题为,世界经济展望与中国面对的重大问题。适逢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之际,中国众多财经大腕汇聚一堂,探讨未来世界和中国的经济走势及需要克服的重大问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魏杰对此也发言演说称:中国将来可能是一个两极分化,就是完全进入市场的这一部分房子就是像高档公寓,像被过滤广告别墅,可能价格会上涨。后来政府所搞的这三种房屋,什么两限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与这类相关的房价可能属于稳定的状态。这个可能比较属于缓慢的一个平稳状态,但是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大跌,所以我的看法,08年可能就是两个特点很明显,一个就两极分化,完全走市场的这种房子,可能还会有持续的上升,但是上升不会像07年那样,06年那样高,可能每年的上升率可能在6%、7%左右,差不多20年左右可能就会翻一番。(2.10中国经济网)
对于魏主任学术造诣我想肯定非常深,但是在这样的重要会议频繁使用“可能是一个两极分化”问题,“可能价格会上涨”问题,“差不多20年左右可能就会翻一番”,这里面都是用得“可能”用得“差不多”,我就请问,“可能”在此到底什么概念,“差不多”到底什么概念。对于经济未来防范风险,我认为在经济学里是存在的,但是诸如像“可能”“差不多”这样的词,别说出自经济学家之口,我想只要稍稍懂一点经济的人都会说出来,这种两面之词还需要经济学家说吗?和上文故事中的“从长期来看”又有多少区别呢?
其实关于经济学是非常科学的学科,更别说一些知名学家预测必须要谨慎,然而我们在这次重要会议中听到却是“可能”“差不多”之类的两面之词真有点让人失望。
当然我们必须珍视现实,只要一提到高价住房,特别是那些普通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更是感受到了切肤之痛。而目前在物价稍稍有上涨的迹像,住房结构还不是非常合理状况之下,我们的政府更是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抓紧时间研究如何将住房的价格降下来,让百姓实实在在“安居乐业”。因而才有了所谓的两限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话又说回来,抛去这些,其他商品房按市场走势,如果每年上涨在6%、7%,到了二十年肯定会翻一番。这种算法我想只要学过初中数学肯定没问题。但是关键是房价能不能肯定上涨在6%、7%,能不能肯定二十年后会翻一番,我想这是预测关键所在?如果加上可能差不多,还需要经济学家来预测吗?
依笔者愚见,经济预测应该讲逻辑,更应该讲实证,讲事实,否则“差不多20年左右可能就会翻一番”“可能”“差不多”是不是在算卦?!
文/朱有祥
我听过一个故事,寓意深刻,当然也无意在贬低我们的经济学家。故事发生在牛津大学某学院的办公室,学院留下一大笔钱,众多研究院们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到底该怎么投资,大家都是各系的教授,院长看大家都不发言,于是就问某甲有什么看法,某甲恰巧是在座的教授中唯一的经济学家,而且年纪也最轻,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
他相当紧张,站起来结结巴巴的说了一串可供考虑的投资方向,最后总结道:“从长期来看,股票应该是获利最好的投资方向。”
坐在他边上的正好是年长的财务主任,他很不屑的说:“恐怕你在这类问题上没有经验,你太年轻,我得告诉你,200年来,我们学院就一直把地产作为投资对象。”
某甲感到很难堪,好在坐在对面的一位历史系教授出来打圆场道:“其实200年在世界史上也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
另一位教授听完不住地点头称是——他是一名古生物学家。
我不知道“从长期来看”是不是有点像占卦算命的?然而现实中占卦算命最喜欢“从长期来看”,因为从长期来看他预言的东西都会成真。例如,他算出来你要倒霉,只要时间足够长,你总会遇到倒霉事,到时候他就会说预言应验了。经济学没办法像物理学家那样精确到“毫秒、微秒、纳秒”,也没办法像古生物学家那样精确到百万年,于是它干脆对准确的时间避而不谈,用一句“从长期来看”忽悠大家。如果以后再碰到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经济学家,你就反问他“你的长期到底有多长?”
然而现实中我们的经济学名人总是喜欢用占卦算命一些词来诊断未来世界的命运,我真有点想不通,是必须用呢还是真的没有把握只是胡猜?在本月的2日,汇集中国最顶级经济学家的学术组织“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召开,此次年会主题为,世界经济展望与中国面对的重大问题。适逢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之际,中国众多财经大腕汇聚一堂,探讨未来世界和中国的经济走势及需要克服的重大问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魏杰对此也发言演说称:中国将来可能是一个两极分化,就是完全进入市场的这一部分房子就是像高档公寓,像被过滤广告别墅,可能价格会上涨。后来政府所搞的这三种房屋,什么两限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与这类相关的房价可能属于稳定的状态。这个可能比较属于缓慢的一个平稳状态,但是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大跌,所以我的看法,08年可能就是两个特点很明显,一个就两极分化,完全走市场的这种房子,可能还会有持续的上升,但是上升不会像07年那样,06年那样高,可能每年的上升率可能在6%、7%左右,差不多20年左右可能就会翻一番。(2.10中国经济网)
对于魏主任学术造诣我想肯定非常深,但是在这样的重要会议频繁使用“可能是一个两极分化”问题,“可能价格会上涨”问题,“差不多20年左右可能就会翻一番”,这里面都是用得“可能”用得“差不多”,我就请问,“可能”在此到底什么概念,“差不多”到底什么概念。对于经济未来防范风险,我认为在经济学里是存在的,但是诸如像“可能”“差不多”这样的词,别说出自经济学家之口,我想只要稍稍懂一点经济的人都会说出来,这种两面之词还需要经济学家说吗?和上文故事中的“从长期来看”又有多少区别呢?
其实关于经济学是非常科学的学科,更别说一些知名学家预测必须要谨慎,然而我们在这次重要会议中听到却是“可能”“差不多”之类的两面之词真有点让人失望。
当然我们必须珍视现实,只要一提到高价住房,特别是那些普通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更是感受到了切肤之痛。而目前在物价稍稍有上涨的迹像,住房结构还不是非常合理状况之下,我们的政府更是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抓紧时间研究如何将住房的价格降下来,让百姓实实在在“安居乐业”。因而才有了所谓的两限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话又说回来,抛去这些,其他商品房按市场走势,如果每年上涨在6%、7%,到了二十年肯定会翻一番。这种算法我想只要学过初中数学肯定没问题。但是关键是房价能不能肯定上涨在6%、7%,能不能肯定二十年后会翻一番,我想这是预测关键所在?如果加上可能差不多,还需要经济学家来预测吗?
依笔者愚见,经济预测应该讲逻辑,更应该讲实证,讲事实,否则“差不多20年左右可能就会翻一番”“可能”“差不多”是不是在算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