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9 | 沈殿霞病因的一大疑问
据凤凰卫视报道,著名艺人沈殿霞于2008年2月19日早上8点38分时在香港玛丽医院去世,享年60岁。沈殿霞05年被查出罹患胰腺癌,其后接受肝肿瘤切除手术。(同时,有媒体称患有胆管炎的沈殿霞,前年九月因通胆管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曾一度在玛丽医院留医五十日,去年她曾经昏迷,送玛丽医院。)沈殿霞之前就因为身体不适,入院休养,数度转进深切治疗室。据早前香港东方新地周刊报道,肥姐因为每天都要洗肾,病情时好时坏,有时候还会神智不清;没想到就在今天,肥肥还是逃不过病魔,离开了人世间。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美国1988年发病率为9.0/10万,男:女为1.3:1。多见于45岁以上者。在我国,胰腺癌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胰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胰腺癌致死性特高,可能由于它发病诡秘隐匿,确诊时多已进入晚期之故。早期即可转移到区域淋巴结(90%),甚至转移到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确诊时半数以上病人已有肝转移,四分之一以上病人已有腹膜种植,三分之一病人已侵犯十二指肠并可溃破。
上腹部不适及隐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肿瘤常致胰管或胆管梗阻,尽管尚未引起黄疸,但胆汁排泄不畅,胆道内压力升高,胆管及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病人可觉腹部不适及隐痛。晚期的胰癌所出现的症状,黄疸症状占70%、便秘、池泻、迅速消瘦(因为失去吸收营养机能)、呕吐、腹水、鼓胀、呼吸困难、剧痛(占75%以上)等症状。
而胆管炎多由细菌引起,且多有胆汁淤滞作为发病的基础。淤胆时,胆汁理化状态发生变化可刺激胆道粘膜使其抵抗力降低。主要感染的细菌为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急性胆管炎和胆囊炎两者病变相同。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管壁内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如病变继续发展,胆囊壁各层均为白细胞弥漫浸润(蜂窝织炎性胆囊炎),浆膜面常有纤维素脓性渗出物覆盖。
慢性胆管炎和胆囊炎多由急性者反复发作迁延而来。此时胆管及胆囊粘膜多发生萎缩,各层组织中均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和明显纤维化。慢性胆囊炎时因囊壁受反复炎性损害,在修复过程中粘膜上皮向囊壁内凹陷生长,有时深达肌层,形成Rokitansky-Aschoff窦。此种现象可见于约90%的慢性胆囊炎病例。在此基础上腺上皮有时可发生癌变(胆囊癌)。
囊癌早期大多无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绞痛,进行性加重。胆囊癌晚期临床症状有中上腹及右上腹疼痛不适、消化不良、暖气、胃纳减退、黄疸和体重减轻等。由于绝大多数病人均伴有胆囊结石,故临床发生的疼痛与结石性胆囊炎较为相似,在后期,则变成持续性钝痛。胆囊癌的转移早而广泛,最常见的是肝脏转移。本病早期诊断不易,故预后差。术后5年存活率为0~7%,偶有超过10%的报告。80%患者于诊断后1年内死亡。
沈殿霞带给了我们无数欢笑,无情的病魔还是过早的夺去了她的生命。然而,沈殿霞究竟是因何病而离开人间?留给我们的,却似乎是个疑问。是胰腺癌还是胆囊癌?哪一个才是真实的答案。在两者的症状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沈殿霞的疾病,是否存在着误诊?可无论是何种原因,都不能不引起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重视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