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母亲接到村委会的通知,当晚要参加“关于农村老龄人员参与最低生活保障”的商讨会。
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家当然鼓励母亲参与,并尽可能地获得参与社保的名额。
事后,我们知道,我们村此次参与社保的人员是名额有限的,总共只有10名。
尽管如此,会后,母亲坚决告诉我,不参与社保,十分地不划算。
不过,总共10个名额很快地就一无所剩。
从母亲口中得知,此次农村社保的最适合人群是70岁以上的人。而对于未过个年龄段的人根本不划算。
母亲与父亲共同给我们算了一笔帐。
按此次社保的缴费额度,一个参保人员总共要缴费近4万元,各级财政要承担30%,而参保个人要承担70%。就此百分比计算,如果我母亲参保,总共一次性要支付24000元左右。然而,我母亲领取的最低生活保障一直将是每月300元。
从上述这些数字上看,这样的社保不如不参与。因为,我母亲一次性投入24000元,而一年领到的钱只有3600元,而目前当前温州的民间借贷月利率已高达20%,以24000元本金计算,年利息收益是近6000元。就是按温州平常借贷最低月利率10%计算,这项社保行动,给居民带来的收益也只有多区区600元。
尽管社保的收益不能跟投资收益并肩而论,但对于相对有一定理财能力的我家来说,显然是一项不划算的投资。
从另一个层面看,这项农村社保制度可能存在一些漏洞。
对于每月300的收入,在温州等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区域,即使对于一个老人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这项政策在中西部,那么一次支付24000元社保基金可能是很多老人参保的门槛。毕竟,中西部区域的老人能支付起这样的费用的并不多,何况还是农村老人呢?
显然,目前执行的农村社保行动,是一项缺乏弹性的措施,不能按小区域内不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我也产生另一个疑问。
我对每月最低生活保障300元这个数字的合理性存在怀疑。按所工作城市上海的最低生活水平是每月在700元左右。而温州市区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每月在600元左右。难道农村居民生活费用仅需城市的一半?
这样的计算显然是不合理的。其中一点从今年的CPI可以看出来,农村的CPI增幅一直以来增是农村比城市高出1个百分点。
事实上,农村CPI比城市高的程度可能还要比统计部门的严重。由于受健康食品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的猪肉、鸡肉等食品价格要远比城市的高。
从最低生活保障看,不管是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绝大分人的最低保障的钱基本上用于食品支出。
这样以来,可能更高的支付,而所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却更低。
或许,上述这些问题,在最高层的政策中并没有暇疵,只是在逐级执行中,被偏离方面而出现漏洞。我甚至怀疑,部分乡镇级政府利用此项政策,与村级干部合谋,从中谋利。这样类似的事情,一位知情的人士透露,目前部分乡镇干部与村干部无良至极,他们甚至合谋侵吞扶贫款等上级下拔款项。
相对于信息比较闭塞的农村,绝大部分人对相关政策的了解都十分匮乏。而许多无良乡镇干部就利用这一点中饱私囊。
目前,我国刚刚开始实施全民社保的举措,对于执行中出现的漏洞,需要认真研究补救,让措施更具有弹性,以使这项措施真正惠及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