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拓荒牛” 今朝“过山羊”


昔日“拓荒牛”     今朝“过山羊”

于幼军力开山西经济新局面回顾 

数九寒天,冷风如刀。

然而太原这座北方城市却洋溢着一股暖流,热波随即传遍了三晋大地。

2007年1月15日,曾在沿海发达的广东业绩卓著的于幼军,光荣地被选为山西省省长。而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从开放前沿到山西这个“不东不西”的内陆腹地的高官,他给山西人带来了希望:

他说,如果在“十一五”期间,山西的经济实力排不到中部地区的前列,他将无颜面对三晋父老。

曾经在带着咸味的空气中,自己地呼吸;如今却在烟尘弥漫的山梁上,艰难的爬行;

曾经在冲积平原的沃土上拓荒;如今却在黄土高坡的寒风中“寻粮”;

曾经是勤劳的拓荒牛,如今成了跋涉的过山羊……

2006年7月1日,于幼军从湖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的职位踏上了三晋大地;刚代理省长的第二天,宁武的矿难就给了他一声“欢迎的礼炮”。但这些没有吓倒他,他依然风尘仆仆的穿越在一座座山上,打响了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三大战役”。去年全年山西共立案查办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595人,其中矿难涉案官员96人,关闭非法煤矿近5000个……

仅仅半年时间,四十多个厅局、六十五个县区、十个经济开发区和三百多家企业,到处留下了于幼军调研的足迹。为了尽快了解山西,他还要晚上查看资料,思索山西经济“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他笑称,这是在赶做“家庭作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他不但看透了山西存在的思想体制差距、煤焦铁电的市场隐患、城乡差距较大、创新能力较弱、发展环境不好、生态恶化严重、官僚风气较重、脱贫任务较重、生产交通安全问题较多九大问题,而且看到了山西的四大“落后优势”:全球产业加快调整和转移,有利于我省引进利用外资;我国经济处于新一轮增长期,区域经济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有利于我省加快发展;全国乃至全球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趋旺,使我省资源优势更加突出;经过几十年建设发展,特别是这几年加快发展,我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更快更好发展打下了基础。

为了切实推进支柱产业多元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他摸索出了一套新的指标体系,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与人民生活五方面,给各个部门和县区政府划出了44项可操作的经济杠杠。

历经磨练的于幼军认为,机遇向来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只属于善于捕捉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的人。在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跑慢了就会掉队。

他认为:在当前,最大的政治就是人民的利益,最大的政治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十一五”期间使山西的经济发展排在中部地区前列。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创新思路,在深圳“拓荒牛”一波又一波的锐进思想风暴冲击下,山西经济有望穿越太行、吕梁的峭壁封锁,告别“把外商打成内伤,内商剥个精光”的尴尬历史,用全程保姆式服务“栽起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尽快跨入持续高效的发展快车道。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当于幼军说出,“至于我本人,是不敢懈怠,不会偷懒,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地为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山西人民看到了希望。

       太原的街道拓宽了,煤博会就要举行了,一纸调令,让于幼军成了路过山西的过山羊。

       
 

                                              本报记者    费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