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更应该是一个忏悔日》
分类:随笔;关键词:消费者、维权、忏悔日
作者:林胜锋 2007年03月13日 17:19:10 发表于:博客中国
原创地址:http://vip.bokee.com/251636.html
转眼又是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了,人们总是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是一个让商家敏感的特殊日子,让消费者腰杆硬朗的节日。因此,不少人期盼着每天都是3.15、消费者每天都是“上帝”;然而时至今日,对于这个梦想的实现可谓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为什么年年讲维权,年年还是有消费侵权事件在不断地发生?究其原因,每年对于3.15的关注,说得最多的总是打假、防伪、维权之类的单向话题;所有的人在3.15来临之前,总是只关注如何武装自己本人及亲人增强受骗的免疫力,却不曾去想一想:其实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实在难于以“商家”和“消费者”这两个概念,象浊水和清水一样把所有的人机械地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敌对群体。
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一年一度的3.15呢?
当我们为自己从市场购买回来的大件商品或通讯产品,因质量和服务问题产生不满情绪,而对生产厂家或服务业老板们进行愤怒声讨时,作为人数更多的农村老乡、市井平民、小商小贩、工薪阶层的普通百姓,难道我们不也要静下心来,反观一下自己及亲友们在平时或以前的生活中是否从未扮演过“商家”、“生产者”或“老板”这些角色?
比如:工人需要购买农民耕种的粮食,农民需要购买工人生产的化肥,无论谁也都曾购买过服装厂制造的服装,无论谁也都是有生老病死,就如社区医生也进过别人开的大医院,大医院的骨科医生也曾让私人诊所看过感冒……,还有好多这样的既互相又连环的关系。这就是说,“商家”和“消费者”这两种角色,在我们所有人里头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假如卖电器的总是光抱怨卖药的药价太高质量又不好,卖药的总是光抱怨卖电器的服务质量不好,做房地产的总是光抱怨卖建筑材料的质量不好,卖海鲜蔬菜的总是光抱怨做房地产的乱开天价,开酒店的总是光抱怨卖蔬菜海鲜的老是缺斤少两,去酒店赴宴的总是光抱怨宾馆酒店的服务水平不好,开宾馆酒店的总是光报怨桌椅板凳等家具的质量有问题,卖装修材料的总是光抱怨跑运输的服务不到位,跑运输的总是光抱怨油价太高有水份,……大家总都是在抱怨别人,每个人都成了好人兼受害者,那3.15到底是针对谁的呢?
其实,在一年一度的3.15来临之际,我们更应该平衡自己的心态,更应该清楚:自己是同时具有消费者和商家的双重身份的。当然,这样假定自己的双重身份,并非是为了“理解”奸商行为的“合理性”,而是为了人人都要竖立一种对于自己本人之外的其他广大消费者的关爱,说到底也是为了使自己作为消费者的一员在社会上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
想让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平常心态或许不可能,但只要大多数人都这样想、这样做,我们离“天天3.15”就至少不会象现在这样越来越远,而是会越来越近的。所谓“没有最好,只会更好”——即是如此。
由于消费侵权的主要原因是假冒伪劣的产品和服务,等等质量问题造成的,除了那些相当严重的假冒伪劣的直接制造者们,每一个普通消费者不要无意或间接地为假冒伪劣推波助澜,这是非常重要的!
怎么说呢?实在是这社会太复杂了。如果工商部门不再只是形式上的管理,广告公司不再为假冒伪劣产品制作广告,所有媒体不再刊登或播放假冒伪劣产品或服务的虚假信息,包装印刷行业不再承接假冒伪劣产品的包装印刷业务,运输行业不再为假冒伪劣充当跑腿,城郊结合部的出租屋不再为假冒伪劣提供沃土温床……,如果没有了这所有一切对假冒伪劣的无意或间接的有利行为,“天天3.15”还会这样难吗?
因此,就目前状况而言,3.15更应该成为一个全民反思、全民忏悔的日子。大家在每年的3月15日:如果自己就是生产者、商家或服务业老板,觉得自己平时对消费者哪怕有很小的侵权行为,或者不是直接的假冒伪劣制造者,但平时有“无意或间接”的对假冒伪劣产生过有利行为的,那么就自己为自己忏悔;如果自己只是企事业员工,那么也要为亲友或老板一起忏悔——这样做实际上是为了他们的事业越来越好,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事实就是这样,我们若一直把3.15当作纯粹的消费维权日,恐怕永远不可能实现“天天3.15”的美好愿望。我们只有把3.15当作是全民反思、全民忏悔的日子,“天天3.15”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最后,让我们每个人都从心里喊一句吧:天天3.15,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