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作家省长”划出的官德底线


    山西省副省长、中国作协副主席张平委员,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上,谈论官员腐败和“干部文化”等问题。“在反腐机制越来越健全的前提下,官员个人的道德、意志和价值观至关重要。”张平说,“因为官员握有权利的时候,有人会通过各种方法去腐蚀你的权利,利用你的权利‘寻租’。” (3月12日中新社)

    毫无疑问,从“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作家,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副省长,张平的目光如炬,对社情民意洞若观火。不回避矛盾,不粉饰太平,不讲空话套话。外面的世界的确处处都充满了诱惑,稍一不慎,就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所以,他强调“官员个人的道德、意志和价值观至关重要”,可谓一语中的,这是为官必须恪守的官德底线。

    曾有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德,人之灵魂,民族之精神,社会之规矩,国邦之基础。共产党人的官德,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社会公德,而是从政的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涵盖着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古人说:“官德隆,民德昌,国家兴;官德毁,民德降,国家衰”。如果官员从政,能够坚守官德底线,做到公道正派,光明磊落,廉洁奉公,勤俭节约,独善其身,团结协作,那么,社会正气就会上升,人之善性就会成为普照的光。如果官德底线失守,在职不敬业,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生活糜烂,那么,必然会失去群众的尊重,被百姓唾弃。

    翻开那些落马贪官的犯罪档案,几乎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他们都是因为守不住“官德底线”而最终万劫不复的。胡长清、成克杰、李真、陈良宇等腐败分子都是如此。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唐朝“卒徒”出身的宿州太守陈蟠,因贪赃被处死时,居然索笔题诗:“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四行小诗,言简意赅,将从高官到死囚的经历一语道尽:就是因为没有守住“官德底线”。

    可见,一个为官者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守住了官德底线,将成为推动自身进步的原始动力;守不住官德底线,则可能走向堕落或毁灭。因此,笔者认为,张平副省长所强调的“官员个人的道德、意志和价值观至关重要”,既是对官员的善意提醒,也是对官员的真诚忠告,值得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思。

    “官”是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民服务的工具。为官者必须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只能用来服务人民,绝不能把自己凌驾于组织和人民群众之上,也绝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要坚持以民为本,视民为根,保持“心在国家,情系群众”的平常心态,保持“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不为歪理所惑,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所诱,做到拥有权力的时候,勿忘自己的责任;运用权力的时候,勿忘党的宗旨;感受到权力带来的某些便利的时候,勿忘党和人民的监督。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守住“道德底线”,而守住了这条官德底线,也就守住了整个人生。

    新闻链接:“作家省长”张平谈反腐:官员道德操守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