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精髓


在李驰的博客上,看到了“sw”的留言,关于巴菲特、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我认为很有见地,遂整理了一下,放在这儿与大家共享。

  许多人动辄巴菲特,动辄价值投资,其实对巴菲特、价值投资又了解多少呢?

  我不是说学习巴菲特的理念有什么问题,巴菲特确实值得学习,问题在于我们该学习巴菲特什么。大部分人仅仅是学习了点巴菲特的皮毛,对于精髓部分根本就没悟到,或者说曲解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假如仅仅是把巴菲特的理念倒背如流就可以在证券市场生存,炒股票是不是太简单了点儿?我们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心态与分析、发现、判断能力,这个可不是容易学到的。

  巴菲特的精髓是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比较结果,而不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长期投资。也就是说,巴菲特的精髓是“价值”投资,而不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不等于长期投资,长期投资不等于价值投资。说起来很简单的理念,就那么给搞错了,我只能一声叹息。

  巴菲特的精髓在于了解经济的运行,了解企业的内在价值,假如你没能力进行企业内在价值的分析,谈什么价值投资?

  巴菲特的精髓在于拒绝噪音,拒绝所谓的内幕消息。寻找未来的成长股,寻找被市场错杀的未来的好公司,而不是市场公认的好公司,因为被市场公认的好公司就不会有好价格。

  巴菲特的精髓在于本金的重要性,所以在初始投资的时候就该慎之又慎,所以就有了“你不想持有十年的股票五分钟也不要持有”的话题。

  巴菲特的精髓在于当投资标的物的市场价格超过了内在价值、出现了一定的泡沫以后就应该毫不犹豫的卖出,而不是继续持有。如没有、或者说找不到标的物,那么就等待,等待也是一种投资方式。巴菲特的账面上经常有着几百个亿的资金在等待机会。

  巴菲特长期持有的那几个股票,严格说是不得已,而不是巴菲特的本意。有人喋喋不休地说巴菲特长期持有的股票赚了多少多少钱,实际上根本没去计算这些股票的复合增长率。其实,巴菲特长期持有的几个股票的复合增长率是低于他的全部资本的复合增长率的。它持有的90%以上的股票,不到一二年就卖了。你怎么解释这个结果?

  当然,巴菲特创造的高额复合增长率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巴菲特的运用资金大大高于自己的本金。也就是说巴菲特的增长率是负债经营的结果,而不是全部本金的投资效益。奇怪的是关于这个运用资金与本金的关系却没人说起过。

  巴菲特的精髓是以长期投资的态度去选择价值低估、在下跌之中的股票,不求买在最低,安全就好;在价格上涨、不值得长期投资以后卖出,不求卖在最高,赚钱就好。比如他最近卖出的中石油。

  巴菲特的精髓,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因为市场是非理性的,我就利用市场的非理性,寻找价值低估的公司买进,在价值相对高估的时候卖出,然后耐心等待另一个价值低估目标的出现。

  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我们尽可能的不要成为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中的侏儒。我们需要的是灵活与悟性,需要拿来主义,需要学习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但应该尽可能的不要拘泥于某一种理论,需要寻找一个适合于自己的操作模式。

     评论:

     所贴文章关于巴菲特的看法,似是而非,观点颇多,然误区仍多。窃以为,巴菲特的投资要点在于长期股权投资,其基础是资本市场是人类社会的缩影,人类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大趋势不可动摇,牛市时间永远长于熊市时间(美国一百多年的市场已经证明这一点),牛市涨幅也将远大于熊市,而最优秀的上市公司恰是这一资本市场的最好证明和代表。基于这个理念(其实是股票最核心、最原始的本质),长期投资于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一定会获得不菲的回报。巴菲特的成功正是美国在上个世纪(或者说60年代之后的50年)社会巨大进步的缩影。
       至于安全边际,那是价值投资者的谨慎所致,没有人能准确计算出内资价值,因为内在价值必然包含了许多变量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估,所以要有安全边际,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保住本金。
      至于文中所言“巴菲特长期持有的几个股票的复合增长率是低于他的全部资本的复合增长率的。它持有的90%以上的股票,不到一二年就卖了”,窃以为甚荒谬。巴菲特的财富巨大增值当然来自于他在几个重要的,核心的股票上的长期持有所致,而绝非类似于中石油这样的交易上,更况且,对于他而言较为短线的中石油交易的时间也有四五年。
许多价值投资者的问题是,持有股票的时间是否足够长(1年以下为短线,2-4年为中线,5年以上为长线),更为重要的是,是否持有了真正优秀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