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中国有一件诉讼案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议论。事缘台资企业富士康下属全资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上海《第一财经日报》的有关报道失实、有损其企业利益为由,将该报两名记者控上法庭。
此案在中国各地立即掀起轩然大波,有关的报道和评论铺天盖地。有人以此来论证中国的舆论监督所处的困境,有人由此提出了司法公正的问题,还有人呼吁有关当局要更加关注广大劳工的生存状况,如此等等。一个普通的名誉权官司,竟然「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人都找到了宣泄情绪、表达观点和推动某个诉求的切入点。
资本之手无处不在
富士康为何绕开报社而起诉记者个人,并且索赔三千万元人民币之巨,然后又改变初衷索赔一元,其用意和考虑不在我讨论之列。我只是觉得,如此大的企业,对两个记者下如此重手,是否少了一点大企业应有的仁义和厚道?
富士康一贯以个性方式与媒体打交道,在台湾被称为「好讼成性」,而此次对上海两名记者的诉讼手法似乎就是其「例牌」。窃以为,作为台湾电子行业的领军企业,并且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享誉世界,其老板也是在国际上有名头的企业家,原本应该更自信地面对记者的批评,不应惧怕媒体和社会的监督。
中国毕竟还是一个法治社会,鸿富锦当然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但是,很多人都认为,鸿富锦在诉讼过程的一些做法,给社会大众留下了以势压人的印象。现在,几乎所有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乃至全社会都愤愤不平,这对一个大公司来说,实在是不值得的。
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资本的手似乎在经济以外的领域不断延伸,在媒体、司法、民意等等领域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笔者的感觉是,它已开始严重影响到社会和生活的秩序,使和谐变得不和谐,使原有的不和谐又更加凸显。在一个分工有序的社会里,这是不应该有的现象。而从中国媒体和民众的反应来看,富士康的诉讼方式,已经给媒体和人心公道留下了「为富不仁」的味道。
企业家成功有道,只要是合理合法,赚的是「阳光下的利润」,他就自然会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很多企业家在致富以后,仍然不忘关心那些为企业作出过贡献的员工,包括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工人,因此赢得了社会大众的尊重、认同和维护。这对扩展和增强企业家的事业与地位,是非常珍贵的。
歧视中国劳工的双重标准
有一句老话叫「饮水思源」。企业家们应时刻牢记,自己的成功绝对不只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来。如果没有社会提供的环境和机遇,如果没有那些认同你、帮助你、为企业发展默默工作的工人,那么,你就不可能拥有一个成功的工厂,更不可能跻身于富人行列。
据悉,富士康每年有大笔的财富积累,但却被海内外诸多媒体称为「血汗工厂」。这些报道是否有瑕疵,现在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同其它所有企业一样,一个拥有数十万员工的大型企业,绝对没有理由罔顾工人的权益。
榨取普通工人的劳动价值,老板更富,工人更穷,如此积累下来的财富,掩盖不了「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企业家在享受尊贵生活的同时,也必须顾及员工的尊严和体面,否则他自己就无尊严可言。强悍霸道,唯利是图,这样的企业主除了拥有钱财之外,其它则一无所有。
一些有识之士曾经慨叹,某些跨国公司在世界其它地区自有一套维护工人权益的基本规则,但在中国却我行我素,听不得批评,反而还要对这些批评采取法律行动。这不仅是短视的,而且也是可怕的。这些企业主应该为自己享受的这种「超国民待遇」而感到羞耻。
大企业或者大企业主在受到媒体的批评时,首先做的应是反思和反省,不能依仗权势,动不动就拿钱去砸人,拿钱买「老虎皮」吓唬人。否则,总会有一天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一个普通的案件,经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讨论,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案件本身,扩及到了道德、阶层矛盾、资本安全、社会稳定等重要方面。假若这些讨论能够使所有的企业主都经常扪心自问,面对可怜的工人的血汗时会心有不安,那么,这场纷纷扰扰的议论就是值得的。
我也希望,那些一直为资本和企业家鼓与呼的财经媒体,它们在评选年度「最受人尊敬的企业」的同时,更应该评选出「最不受人尊敬的企业和企业家」。对那些缺乏社会责任心的企业主,媒体就应该使它们的日子不好过。
此文原载于《联合早报》二○○六年九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