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度央行调查结果分析


 

1季度央行调查结果分析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50个城市的储户、企业家和银行家进行了2008年1季度有关情况的问卷调查,3月20日,央行对外公布了此次调查的结果。笔者对有关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一、居民储蓄意愿攀升,投资意愿下降


    调查显示,在央行连续加息的背景下,居民对银行存款利率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居民的储蓄意愿连续4个季度攀升;同时,受股市持续震荡影响,居民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意愿继续下跌;受房价走势不确定性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居民购房意愿再创新低,北京、上海等七大城市居民购房意愿全线下跌。过去一段时期,居民储蓄意愿攀升、投资意愿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加息影响


    2007年以来央行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扣除利息税后净收益达3.93%。此次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居民对银行存款利率水平持认可的态度,可见加息的累积效应正在显现,同时2007年利息税的下调,也使居民对存款利率满意度逐步增加。


    2.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影响


    相对于加息的影响,笔者认为,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影响可能更为显著,我国的高储蓄率是居民收入缺乏有效投资渠道的受迫性储蓄引起的,央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的投资意愿与股市的高相关性也能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储蓄意愿和投资意愿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调查显示,居民支出选择中,认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更多投资股票和基金最合算的居民比例延续了2004年4季度回落的态势,继续下滑。这主要是因为股市下跌引起的,央行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居民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意愿与股票市场(上证综合指数)的涨跌高度相关,其相关度为0.9。调查数据显示,在股市上涨的2007年3季度,认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更多投资股票和基金最合算的居民比例,达历史峰值44.3%,而2007年10月中下旬开始股市下滑后,到了2007年4季度,这一比例下降了8.5个百分点至35.8%,而2008年年初股市继续走低,这一比例下降了8.2个百分点至27.6%。在当前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居民投资热情下降,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居民更愿意选择储蓄,而不是投资股市。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我国居民可利用的投资渠道较少,选择储蓄更多情况下是出于无奈。


    投资渠道有限和投资体制不完善是我国居民储蓄率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股市的回暖,大量储蓄进入股市也正好反应了居民储蓄需要有效投资渠道分流的现实。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必须给居民的收入提供更多更广的投资渠道,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机构和投资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居民储蓄率过高的状况一定会得到根本性改变,投资领域能够有效分流部分居民储蓄,同时也实现了居民理财和资产配置的多元化,而且这也正好有助于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让居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的目标。


    另外,,出于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从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大城市居民购房的热情也有所下降,观望者开始上升,居民投资房地产更加谨慎,这与当前房地产商开始打折销售楼盘、变相降价的行情以及个人购房贷款需求升势减弱等情况是相符的,初步判断,我国本轮的房地产新政对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产生影响,而对于政策有效性的定论还需在各地相应的保障性住房或政策性住房推出以后,以及其他相应政策实施后才能作出判断,最早也要到今年下半年。

 

二、生产要素影响企业

    1.生产要素供应方面。调查显示,能源、电力、原材料供应紧张程度在连续2个季度上升后,由于受雪灾的影响,2008年1季度出现更大幅度上升,能源、电力和原材料供应不足的企业大幅上升。这主要是雪灾影响交通运输导致的,同时,与原材料供应不足对应的是,部分企业出现了部分产品运输不出产生积压的情况。这是因为雪灾的特殊因素引起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供应方面的问题也会有所回落,但是部分原材料的紧张情况可能还将持续。


    2.价格方面。生产要素价格显著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感受成本增加。从成本增加的源头看,一方面,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企业购买生产资料的成本增加,调查显示,企业家认为生产资料价格“上升” 的占比为41.9%,创1997年以来最高;另一方面,受加息及从紧政策的影响,企业借贷资金难度和成本也相应增加,调查显示,企业家判断借款利率“偏高”的比例连续4个季度攀升,本季度升至35.9%,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


    3.资金获取方面。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支付能力,尤其是那些资金渠道单一的中小企业。央行调查显示,银行贷款掌握景气指数连续4个季度下降,27%的企业家预计银行贷款掌握“偏严”。笔者认为,从紧政策执行以来,最先受到影响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最先受到冲击,面对从紧的货币政策,大企业凭借良好的信用、还款能力和政府方面的支持等因素较中小企业要容易获得贷款,从而受到比中小企业更小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没有实质性拓展之前,从紧政策对中小企业和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为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军。

 

三、银行感受“从紧”政策


    受从紧政策影响,企业面临贷款偏严的同时,相应是的是银行贷款业务需求的反弹。主要原因是,与经济增长、企业发展、企业成本增加相对应的是2008年贷款总量没有增加,而且今年央行还要求各商业银行按季度上报新增贷款目标,在季度初的月份,许多企业就开始加紧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努力,争取有限的贷款指标,所以贷款竞争更显激烈。从贷款结构看,企业类贷款需求反弹力度较大,个人消费类贷款需求回升乏力,尤以个人购房贷款需求升势最弱。这与企业感受贷款偏严和房地产市场观望的情况也是相互印证的。


    储蓄存款景气反弹,银行资金来源情况好转,这主要是上文所提到的股市不景气和房地产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居民储蓄意愿增加引起的。在股市回暖以及房地产市场动向较为明朗之后,这个情况又有可能反转。


    银行已经充分感觉到偏紧政策的影响,银行家判断货币政策偏紧的比例上升较快。调查显示,2008年1季度银行家感受货币政策,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比例再创新低,降至31.7%。同时,银行家判断货币政策“偏紧”的比例则达到62.4%的历史新高。另外,可能受2008年以来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银行家对加息预期明显下降,有半数以上判断下季利率水平与本季持平。对于加息问题,笔者认为,还要看3、4月份的物价情况,如果CPI依旧过快上涨,央行还是很有可能加息。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