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为何要打地铺通宵等待市长接待?


      3月20日9时至12时、13时至17时,昆明市民们将迎来首个“市长接待日”。19日晚20时许,昆明市体育馆关闭的3号门早前已有57个在排队等候“接待”,有的市民甚至在门口打起了地铺,准备通宵等待。(3月20日《生活新报》)

    应该说,“市长接待日”已不是“新生事物”,早在2005年3月,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就建立了市长接待日工作制度,规定每月15日为丽江市人民政府市长接待人民群众来访日。从实践看,不仅形式好,效果也好。说它形式好是因为这种形式,给市民一个倾诉的机会,是政府官员了解民情,联系群众的一种有效形式。说它效果好,是因为它的确实实在在解决了一些棘手的“老大难”问题。而最吸引眼球的是,丽江、昆明两个市长接待日的发起者,均是目前的昆明市市长张祖林,这确实让人备感当地官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务实之风扑面热眼。这样的消息无疑会让老百姓拍手称快。

    但在感慨之余,不免产生质疑:“市长接待日”接待的问题,好多本来是在基层,在各个部门就能得到解决的,而且,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最后也要由基层或各部门来完成。可是,作为职能之内的事,为什么非要惊动市长才能得以顺利解决呢?为什么非要等那么多人排队,甚至打起地铺,准备通宵等待市长接待处理呢?基层和部门,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

    我想,市民排队,甚至要打起地铺,准备通宵等待市长接待,其实并非是市民乐意劳驾“市长”,大多是因为他们要求解决的问题,或被有关部门推之门外;或在有关部门久拖不决;或在几个部门之间“踢皮球”,无奈之下,只好求助“市长接待日”。然而,市长的职责很多,他的精力能顾得过来吗?

    记得读史书时,看到唐玄宗曾经对他手下的宰相说:“我有了你们,自己就可以清闲了。”当官不是图清闲,但是,要建立一个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需要各个职能部门、政府官员都得真正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民服务、为国尽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否则,别说“市长接待日”现场设4个接访室,就是设8个接访室,恐怕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市长还得为掏下水道或者处理其他鸡毛蒜皮的小事操心,市民还会要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排队,甚至打起地铺,准备通宵等待市长接待处理。

    所以,窃以为,为“市长接待日”奔忙,还不如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强化对政府官员的公仆意识教育上,用在对有关部门是否尽职尽责主动为民排忧解难的督查上,用在谋划政府职能根本性转变上。当前,各行各业不是都在实施失误责任追究制吗?千究万追,最先追究的应是误民之责。倘若对那些官僚主义严重、不关心群众疾若、把本该解决的问题推到“市长接待日”上的人动点真格,对那些总是等“挨了鞭子才肯过河”的“驽马”干脆“卸套”, 那么,政府官员和职能部门为民排忧解难的自觉性就会增强了,这样百姓自然不用事事再等“市长接待日”了,或者说“市长接待日”,接待的也将不再是诉苦或伸冤,肯定会变成对党和政府的褒奖与赞誉,这才是真正值得欣慰的事,才是广大群众所期盼的事。

    新闻链接:昆明市长接待日 市民为见市长一面通宵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