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原则
2008年高考复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这紧张而又充实的复习过程中,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策略无疑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特邀请全国各地的高三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畅谈他们多年来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和心得,相信能对你找准复习的方法和节奏有所帮助。
每个步入高三的学生在面对厚厚的书本时都可能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就是明确高三复习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迅速摆脱盲目复习的窘况。如果高三总复习的目标很明确,那对明年的高考就很有帮助,所以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应试能力。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同学们在复习中应该遵循“三大原则,八项注意”。
原则一:吃透大纲,把握复习方向,夯实主干知识
教育部制定的高考考试大纲和各地制定的考试说明详细规定了高考试卷的命题范围和命题形式,对高考复习有着指导性的意义,认真研究考纲,吃透考纲精神,明确高考出题趋势,可以有效地帮助老师和同学们把握好复习的大方向。
国家考试中心高考试题评价代表丁茂文说:“研究考纲不仅要研究考试内容的变化,重点要研究能力要求和题型示例。在研究考纲时要做到‘解读、联想、内化’。‘解读’就是要挖掘考纲中的隐含信息,尤其是要结合课改理念,从新的高度悟出新的角度与思路,从而获得主动权。‘联想’就是要求教师作好延长线,力求在考纲与训练题上找到最佳结合点。将新理念变为新题型,以适应新要求。‘内化’就是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原则二:求精务实,提高复习效率,熟练思想方法
高三复习一般从今年9月到明年5月,所有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只有9个月,其中还有部分时间用来结束新课,可以说时间相当紧张。在这9个月时间里,需要复习6个科目(有些地区是9个)的全部高中内容和部分初中内容,并且尽量做到巨细无遗,才能在高考考场上胸有成竹。在这样紧张的时间内要完成这样繁重的任务,惟一的方法是求精务实,提高复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使自己的思维方法和习惯适应高考的要求。
原则三:勤练多思,提升综合能力,增强应试能力
高考复习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来年的高考成绩,而好的成绩既来源于知识的积累,也有赖于应试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应试能力可以使现有的知识在考场上得到充分发挥。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试能力却是可以“速成”的,“速成”的方法,就在于勤练多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重复性的做题并不能提高应试水平,只有把练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使做题取得最好的效果,才可能领悟到做题的规律,尤其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的综合能力。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深入的思考,潜移默化,才能有效提高。
八项注意
一、全面复习,把握知识脉络
目前各个学校已经基本上结束了高三课程的学习,第一轮复习阶段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本轮复习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着重于完善中学知识结构,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在这一阶段,同学们要细致扎实地复习每一个知识点,不要存侥幸心理,不能有任何疏漏。同时要注意,全面复习不是简单、机械地浏览。在逐章、逐节复习全部知识点时,要注意深入体会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使自己具备丰富而系统的学科知识,这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另外,高考试题中有些知识点可能会超出《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范围,所以对未列入考纲的知识点也应当予以适当关注。比如课本中用楷体字印刷的内容,主要是对正文内容起补充和阐释作用,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教材,这些内容就出现在了个别省2007年的高考试卷中。可见,完整细致地阅读教材,不留知识死角,对以后的复习和考试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突出重点,掌握核心内容
在高考来临之际,许多同学仍采用面面俱到的复习方法。其实,高考涉及的内容再广,面再宽,也不会把整本书都包括进去,考试也有个重点;其次,从知识体系来讲,把握重点也是把握全局的关键,只有对重点内容重点复习,才能对细节问题产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最后,从记忆过程来说,重点记忆有利于把握整体格局。
一套高考试卷题量有限,这使得命题者一般会从核心知识与能力上设计题目。所谓核心知识,是指构成该科目基本框架结构的重点概念和原理,与现实生活关系特别密切的知识点,以及与热点问题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对核心知识的归纳和复习,一方面要靠老师的讲解,一方面也靠同学们平时多加关注和思考。
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首先列出每章内容的重点,及时复习、反复强化;然后解决本章内容中的难点和自己的弱点;第三步是针对重点内容的重点题型多做练习反复强化;最后将自己复习的重点内容与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作比较,以大纲为指导,力求全面。
就整个高中阶段的知识来说,也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如南昌第二中学的李村雨老师就建议,物理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力学和电学上,因为从近几年高考物理卷的出题情况来看,这两部分知识所占比例达到80%~85%。需要指出的是,突出重点必须以全面复习为前提,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三、融会贯通,培养综合能力
首先应该明确,只有全面、系统而有重点地掌握了学科知识,才谈得上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那种试图通过钻研难题来提高综合能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就已有的高考试卷来说,学科内的小综合还是主要的命题形式,也将是未来几年的趋势。所谓学科内的综合,其实就是要求考生运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来解决某一复杂问题。可见,夯实学科知识是基础,融会贯通是关键,做好这两点,综合题就能迎刃而解。
综合题让人头疼的另一原因是,题目所设置的情境一般是同学们前所未见的,所以在备考复习中,应当适度关注创新题,注重培养自己的直觉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策略创造能力。还应当适时、适度渗透热点、焦点问题,综合研究学科内和学科间的交叉点。以地理复习中的“河流”专题为例,就学科内而言,可以从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角度综合考查,而学科间交叉则主要是史地(古今中外著名的水利工程)、政地(如人类利用河流的哲学原理)等。
另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对教材新添内容的考察难度呈逐渐加大趋势。高考倡导“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所以复习应该特别关注新增内容与传统内容的“交汇点”,重视其形成,理清其脉络,分析其内涵、外延和交汇特点。
四、回归课本,合理选择资料
课本是一课之本,高考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所以复习时万万不能远离课本。高考复习必须做好的第一步,就是系统地掌握每一章节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公理及典型例题,必要时还应对一些课本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合理延伸和拓展。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可以尝试模拟出题人的角色,从文章的内容、文章的结构、作者的观点、态度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巧妙设置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开拓知识视野。在备考的冲刺阶段可以根据《考试大纲》中的学科范围定期进行知识检索,哪些知识点理解了,哪些仍属于模糊状态,以进行及时的弥补和训练。
考生选择的复习资料不宜过多,要精当、系统性好一些,必须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如果辨别能力较差,可多咨询老师,请老师帮忙把关。此外,如果考生哪方面能力相对比较弱,可以有针对性地适当补充这方面的专项练习材料,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在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之后再做。应当选取那些“选材精练、设问角度新颖、答案综合性强”的习题,要注意多种题型的搭配。做题时切忌丢开基础,专做难题、偏题和怪题,结果使自己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厌学。关于这一点,江苏省特级数学教师顾志新说:“难题不是复习阶段的重点,考生应抓住中档题,尤其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分值较重,应该加强练习,慎重对待,做到不丢分、少丢分。建议考生不要在难度较大的题上浪费时间。”
五、教与学同步,课内外结合
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不一样,进入高三也可能都制订了自己的复习计划,但是同学们的复习计划最好服从学校和老师的整体安排。一般说来,教师对整个高三的教学都是依计划进行的。所以考生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自己的计划与教师的教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复习与考试脱节,达到最佳的复习迎考状态。考生上高三后要做的是将各科的计划结合起来,制定每周、每月乃至整个高三的计划,主要是合理将各科的时间分配好,结合各人的特点与习惯,将每科的计划落实到每天的学习生活中去。
除了积极主动地从老师那里吸取适合自己的“营养”外,还应该重视与同学的交流。因为同学间的思维比较接近,面临的问题也是共同的,交流时可能遇到的障碍也较小。如果可能,可以几个同学组成学习小组。
高三复习中容易陷入的误区之一是忽视课堂内的学习,对课外学习的重视甚至超过课内,这种思想和做法显然是本末倒置了。课堂内一定要提高效率,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深刻体会,课后及时复习,一段时间要及时复习巩固。这里要防止有些内容自己感觉学得不错而产生轻视的心理,每节课要当自己是没有学过的内容,如果确实学得不错,就将精力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上。
有些高三学生为了提高成绩,往往采取熬到深夜、通宵学习的方法。这样第二天上课时精神不振、走神,结果还得另外找时间来补习,于是又得熬夜,这样弄得自己很疲惫,造成恶性循环,乃至影响正常学习,得不偿失,实在是不明智的做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定要遵守作息规律。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效率和质量。
六、善于总结,提炼解题思想
有的同学做过的题目不少,但做题的时候只是追求题目的答案,而不是追求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自己做题时暴露出来的问题,这样做再多的题目也只能是事倍功半。题目是做不完的,做题的目的在于积累做题经验和方法,进而提炼借题思想。所以做题时应该注重出题者的出题意图、题目涉及的考点以及自己存在的不足,还要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分类和归纳,以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对做过的习题和学到的方法要及时进行回顾、检验和反思整理,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对过去比较好的经典题例从头到尾,做一个比较具体的分析。要关注那些形似质异和形异质同的问题,尝试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平时要注意,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要有一个综合的理解、掌握,最好能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规律和模式。
七、查漏补阙,规范答题习惯
许多老师都建议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因为失分点其实也是最大的得分点。平时对错题应及时订正,对易错、易混、易漏点进行收集和梳理,对自己常犯的解题错误,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再犯。要统计每次考试中失分的原因,是哪些方面的失误——审题不清,概念不清还是思维不规范等等,如果这些方面克服了,成绩会大大提高。
高考阅卷对考生的答题规范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正确、规范的解题习惯,即题看清、字写正、文规范、图标准。顾志新老师提醒同学们,首先审题要仔细,题目所给的条件、要求,一定要看清楚;其次,字迹要工整清晰,切忌涂涂改改,字迹的好坏、卷面的整洁直接影响教师评卷的心理;最后,需要作图时,使用圆规、三角板等工具正确作图,不可随手乱画。考生答题时的一些常见问题,如立几论证中的“跳步”,代数论证中的“以图代证”,应用问题缺少必要文字说明,忽视分类讨论,或讨论遗漏或重复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弱点”,自然也是考试时的“失分点”,平时学习中,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八、补充营养,挖掘大脑潜力
学习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大脑损耗大量营养物质,及时为大脑补充营养物质可以保证大脑在高强度的状态中保持有效率的运转状态。服用有品质保证的高浓缩脑营养补品,对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服用此类补品对缓解压力,改善睡眠,提高记忆力均会有帮助,但是正确选择保健品是一个难题,因为如果选择不当,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选择保健品时,一定要慎重。一般来说,选择知名健脑品牌,知名公司的产品,比较有保障,如现在市面上受到同学们喜欢的某知名健脑品牌,将DHA、EPA、红景天、五味子、银杏叶等健脑物质合理配伍,制成高浓缩脑营养补品,能有效消除大脑疲劳、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在全国保健食品企业中率先通过了GMP认证,产品品质更有保障。近年来该产品已经成了专业的“考试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