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务工收入过快上涨以降低通胀压力”?


据说为了把物价“统计”下来,完成国家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统计局要员建议努力“防止务工收入过快上涨以降低通胀压力”。又据预计,具体可能由统计局全权负责,推行相关“防止务工收入过快上涨”措施。

 

第一、  规定以后进城务工的农民,必须先通过统计局长的许可,办理“务工许可证”,以坚决阻止民工进城务工“严重事件”发生!

 

第二、  已经入城务工农民工,主要是建筑行业民工,规定其领到白条是应该的。肥得冒油的包工头,以后不必用现金兑现民工工资,只需给一张白条打发了事,以“防止务工收入过快上涨”。

 

第三、  在珠三角背井离乡打工族,宣布其“准务工者合法身份”,并规定其永享最低收入保障优厚待遇。此外,务工收入增加部分,将按100%征收所得税,一律上缴国库。

 

第四、  进城务工民工子弟就读,宣布进一步加重收取城市教育负担特别费,以有效增加务工民工负担,“防止务工收入过快上涨”。

 

第五、  以后凡进城务工民工,必须办理农民证、失业证、流动人口证、计划生育证、健康证、良民证等证件。并规定,各种证件一月一换,一周一检,对不能及时跟进办理者,以一罚十,最终目标是,必须让民工乖乖回乡下老家,成天晒太阳,喝西北风。

 

第六、  对拒不服从管理民工,统统抓进收容所,让其受尽磨难,再启返回乡。

 

第七、  规定民工进城务工,不准住廉租房,其房租一律与市场接轨;不能享受商品房市民待遇,必须按十手房要求购买。籍此,使民工只能住工棚,让其常年累月经受蚊虫叮咬之苦,遭受风霜雨雪之灾,以销蚀其务工意志。

 

第八、  对新出台劳动法,紧急出台“统计法”补充条款,明确规定务工者“工资50年不变”。

 

第九、  根据社会劳动者,都是事实上的务工者现状,从此社会划分为两个阶层,“低级的社会务工者”与“尊贵的社会官僚”。

 

第十、  强令凡属务工者,头戴务工帽,并在帽缘标识:“一切务工者活该!”

 

 

增阅附件:

 

统计局:防止务工收入过快上涨以降低通胀压力

  人民网经济频道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今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国2020:发展目标和政策取向”。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发言中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宏观调控要采取的对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谢伏瞻认为,2007年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为标志,引起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美国经济的减速。这方面的问题,现在还在继续恶化。美国房地产市场目前还在继续恶化、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就业的减少失业增加、居民预期收入减少、消费者信心在下降、消费支出增长处于停滞、信贷紧缩,投资者的信心受挫、固定资本形成下降,所以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在进一步深化。

  第二个方面,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国际市场的石油等初级产品的价格,像矿产品、农产品(22.65,0.40,1.80%,)价格的持续上涨,引发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现在一些国家的CPI在持续攀升,2007年美国的CPI上涨了2.9%,今年一月份上涨了4.4%,其他一些国家,像欧元区、印尼、墨西哥、俄罗斯、南非等国家的CPI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攀升。今年1月份,上述这些国家的CPI涨幅还在继续升高。

  另外,以初级产品为主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商品价格还在继续上扬,另外,世界主要生产国家的价格也在持续走高,通货膨胀的预期在升高。其他还有很多变化。但是,这两个方面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使我们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增加了新的困难。

  总体来看,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面还是好的。今年头两个月,我们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5.4%,城镇增产增速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2%,出口增长16.8%,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应该说,经济增长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在发展。但是,经济运行当中所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物价涨幅较高,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增大。

  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有的影响已经显露,并且还会继续显露。比如像原油、谷物、石油、食用植物油、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明显的加大了我们控制通货膨胀压力和威胁,也增加了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有些因素在短期内,还没有构成直接和实质性的威胁。比如美国经济减速,虽然减少了外部需求,也使得我们的出口增速和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比较大的回落。但是,这些因素在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调控目标没有大的冲突。

  但是对于国际市场的变化,我们还是需要有积极的应对之策。为了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从宏观政策上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是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势头增长之间的关系;二是扩大内需与保持外需的合理增长之间的关系;三是保持实体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与虚拟经济的健康稳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把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作为首要目标,并且在控制通胀与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当中求得平衡。

  短期政策来看,第一个方面就是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和信贷的合理增长。第二个方面就是要调整理顺务工和务农收入的比价关系,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防止务工收入的过快上涨,导致价格与工资的螺旋式上升,降低劳动力成本所推动的通胀压力。第三方面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的进口,严格控制农产品出口,建立健全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产品的供给。第四方面是积极开展多边贸易,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保持出口的较快增长和进出口的基本平衡。第五方面就是着力稳定股市和楼市,促进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长期政策来看,主要就是要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自主创新,提高我们国家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