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培训的市场大有可为


前几天,和朋友聊到了家长培训的话题,感到这其中的市场空间的确不小。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今中国家庭的一号工程,也是家庭财力、物力、精力重点倾斜的领域,而由于许多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问题在认识上存在许多的误区,因此导致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严重失调,子女教育的不成功使一个个家庭陷入了相互埋怨、矛盾重重、甚至分崩离析的严重状况。由于现在的中国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子女教育的问题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解决目前中国教育问题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切实帮助家长们树立正确地教子观念。尤其在目前中国教育尚处于应试教育、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改变的大背景下,通过具有较强针对性地家长培训,使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懂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即将来临的中考、高考等大限面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理及体能状态,真正认清相关的应试、报考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在这些人生重要的转折关头,能够成功把握,一路走好。

显然,面向学生家长的培训空间是很大的,市场需求很现实,初步的想法是办一个“家长课堂”,先针对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家长,推出一个系列讲座。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不能先入为主,我们擅长讲什么、我们认为什么重要就讲什么,这样就本末倒置了。按我多年在市场中为客户服务的经验,还是要根据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来决定我们的培训内容。也就是说,要在今年高三的学生家长中进行一个市场调查,知道他们现在主要的困惑是什么?总在为什么事情闹心?是否能够认清家长在孩子高考前后的角色定位?他们在报考学校和专业方面有什么想法?如果今年考的不理想,接下来的选择是什么?对“复读是把双刃剑”是如何理解的?高考之后的打算是怎样的?高考仅仅是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考核吗……

在对市场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内容的设计。我觉得这个培训应该设定这样一个目标:帮助高三学生家长真正成为学习型的家长,和孩子形成正向激励、理性提醒、方向引导、疑难解析、健康保障等方面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努力成为一个智慧、开明、可信赖的良师益友型家长。这样的家长一定是孩子们所希望的,也是帮助孩子赢得高考的必要条件。不要以为自己没上过大学,文化功底不高,也没当过领导,难以做到真正在方向引导和疑难解析等方面给孩子以有益的帮助。我的观点上,做个好家长其实与其教育背景和职位高低并无实质的关联。关键是要做个有心人,许多问题你可能不了解,但社会上一定有人了解,你可能无法就某个具体问题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但只要主动寻求,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因此,这里所说的学习型和智慧的家长,就是强调家长要眼睛向外,通过借助社会资源为己所用,时髦的说法就是要有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我们这样的培训,其实就为家长们提供了成为学习型和智慧的家长很现实的渠道。

高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赢得高考仅凭孩子一个人的努力就过于势单力薄了,要借助老师的力量,借助家长的力量,借助社会各方面专家的力量,集合大家的智慧和能量去完成这样一个系统工程。高考的过程也是一个跨度很大的时空,绝非7、8、9那几天的问题。大家当然清楚,高考的准备实际上从孩子的中考结束、升入高中就开始了,其中的学习、复习、报志愿等环节,可说是环环相扣,不容许有任何的疏漏。即便是考试结束,接下来的估分、补报志愿、面对录取结果的选择等收官之战,也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考的结果是否圆满。可以说,这么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如果家长仅凭自家的一己之利,的确有些力不从心啊。我们这个家长课堂的创办,就希望进行一个家长与社会资源有效对接的尝试。

在家长培训的服务方式上,针对大量个性化的情况,为了真正尽到责任、切实解决问题,必须实行系列讲座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今极为便捷的网络交流条件,通过我们组建的“赢在考场”咨询工作室开通的网站等服务平台,为家长们提供一对一式的个性化咨询服务。并且能从高考生家长的服务起步,逐步延伸到面向中考生家长、艺考生家长、考研生家长、大学毕业生家长等多个服务群体,形成一个弥补现实应试教育缺陷的培训与咨询服务体系。

同时,我们还应该强调这样一个理念: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责任是终生的,许多家长仅仅将自己的责任期限定在了高考,以为孩子通过了高考,上了大学,自己的使命就完成了,以后的责任就是在经济上提供支持就够了。显然这是一种严重的不负责任和认识误区,上了大学其实只是孩子人生之路一个新的开始,家长的责任远远没有结束。由于现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严重缺陷,大学教育很难完成将学生的知识、素养、技能、心态状况的教育与社会职场需求的良好对接,因此如果学生单纯、被动地按学校教学大纲的规范完成学业,那么“毕业就失业”的悲剧将会必然发生。因此家长必须继续承担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随时引导孩子按照社会需要调整自己的大学学习节奏和重心分布,从而把大学阶段的学习真正作为职前准备的重要阶段,科学、合理地有效度过。那样,一个充满阳光的职业前景和美好的人生未来,就会清晰而又现实地展现在我们的孩子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