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政府干预的途径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能够有效运行,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长期的失业,不需要需求管理,实施需求管理也是无效的;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市场不能有效运行,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长期的失业,需要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是效的。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的根本分野可不在于它们的逻辑结论的大相径庭上,而在于它们对于经济环境的设定是根本不同的。古典经济学假设名义工资弹性,凯恩斯经济学假定名义工资刚性。换句话说,古典经济学描述的是一个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劳动市场的世界,而凯恩斯经济学描述的则是一个具有高度刚性的劳动市场的世界。
中国自1995年起通胀大跌,至1997年近于零,1998至2002年有通缩。95年通胀率17.1%,96年8.3%,97年2.8%,98年-0.8%,99年-1.4%,00年0.4%,01年0.7%,02年是-0.8%。考虑到产品和劳务的质量在同期有很大的改进,当时中国的通缩程度应该远高于这些数字。有上述严重的通缩,失业率怎样呢?97年失业率3.1%,98年3.1%,99年3.2%,00年3.1%,01年3.6%,02年4.0%,都是不高的数字。而同期的GDP增长率保持平均8%的高增长水平。为什么在严重的通货紧缩之下,失业率不高,经济反而高速增长?正如张五常所指出的:“这是因为中国的劳工合约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有的要不是件工,就是低底薪加分红,此外工人要走就走,雇主也可以挥之使去,既没有工会,也没有过高的最低工资的政府规限。”一句话,通缩之所以对中国经济没有明显的影响,这得益于中国相对自由的合约选择,得益于中国劳动市场的高度弹性。发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弗里德曼认为主要原因是美联储货币政策错误,货币量应加不加,应减不减。张五常认为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工会林立,福利主义大行其道,最低工资不低,重要的件工合约被判为非法,所有这些限制了劳动合约的选择。他的意思是,假如当时美国的劳动市场富有弹性的话,那么就算萧条发生,也不会那样“大”的。而就算美联储货币政策错误,也不会造成那样严重的后果。
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说:假如价格和工资具有灵活性,市场具有弹性,那么不需要政府干预经济就能自发地良好运行的。反过来,假如价格和工资刚性,市场失去了弹性,那么就不能不实施政府干预了,不过我们并不能保证政府干预必然会带来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