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谷雨(阳历1996年4月30日晚9点过八分,阴历3月13,出生于长沙附二医院。出生时体重7斤2两。钳产。轻度窒息。脐带缠颈。医生的打分是7分。
现在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大泉乡大坪中学读书,读小学六年级。
2008年刘谷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大学语文》教 案(四十三)
授课教师:刘咏梅
授课日期:2006.2—2006.7
授课班级:高职一班、高职二班、高职三班
第四十三大节
课题:通讯的写作
教师:刘咏梅(副教授)
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QQ:359091935
联系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办
联系电话:0731----4080372
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通讯,掌握通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讯的种类。
教学难点:通讯的结构和写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一、什么是通讯?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情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二、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
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1. 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拔。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三、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
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人物通讯并非仅仅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
是以具体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性时效性较强,它围绕中心事件选择,虽不着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除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外,另有所指:“工作通讯”,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概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产新面貌、新气象的通讯。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巡礼”、“散记”均属此类。此外,还有以写一片断、一个场景、一声冲突的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四、通讯写作
1.关于选材与提炼写作说就是通过扎实细致的采访广泛搜集第一手材料。随后在纷繁的直接材料中剥离出典型材料、背景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要求真实,而且要有意义,具有典型性、指导性,同时还要有意味,具有具体、完整、感人的生动性、情节性、指导性,同时还要有意味,具有具体、完整、感人的生动性、情节性。在这般基础上根据深和新的原则提炼主题,通讯才可能呼应社会关注热点,反映时代风尚特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从而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人物激励人,以真实的事件震撼人。然而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其主题必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虚构夸大,它永远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关于写人
事因人生,人以事观。人与事虽不可分,但在人物能讯与事件通讯中的确有能人为主和以事为主之别,为叙述方便帮而分之。写人在文学创作中已经积累丰富经验,在“非虚构“的原则下,我们不妨可借用其多种手段,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与神兼备。即不仅要写出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示其精神世界;第二,言与行统一。人物语言、行为表达、传递出人物的思想,而不同的语气、句式、词汇及动作表情、神态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内心表露形式。写好了人物的言与行,无疑是写活了人;第三,画龙必须点晴。如果说言行、事例、情节勾勒出人物的整体形象称为“龙”,那么揭示人物行为意义,指出人物个性特点的评点便是“晴”。“画龙”用的是纪实的叙述、描写,“点睛”则是超脱的议论或抒情。
3.关于叙事
通讯离不开写事,事件通讯更须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以交待事件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叙事要注意两点:第一,理清主线、丰满细节。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因有果,有关人有事,头绪多而关系复杂,作者须理清主线按事件原貌将其完整地、动态地、立体地呈现给读者。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须选择典型的细节。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必然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充分展示主线,使作品丰富而具现场感。第二,时间为经 时间为纬。通讯须有一定的时间要领因为事件,故事总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纺织好时空画面既是一个结构总是也是一个表达方法问题。篇幅不长而情节不太复杂的事件通讯可多运用插叙、补叙、分叙等手段,充分展开矛盾和利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变化起伏。容量大而情节复杂的事件通讯则常常运用时空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空间变换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精心的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报告于世。
显然选材与提炼主题是各类通讯写作中必须面对的,而写人与叙事则因通讯品种不同而有所侧重。但是通讯的写作模式也必须带来约束,因而通讯的散文化化写法亦开始为人注目。所谓的散文化倾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生活面更趋广阔,(二)结构不拘一格,(三)技法更多样化,(四)报道呈系列化。
思考与练习:
一、阅读下列消息,然后给它拟定引题和正题:
本报讯(记者董洪亮)我国唯一的教育艺术刊物《教育艺术》杂志日前师范大学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共同主办,
(《中国教育报》
二、一件新闻在不同的报纸上刊出时,会因编辑的眼光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标题。请就近日发生的一件重大新闻,比较、分析各大报纸刊出时的标题有何不同。
三、写一篇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新近组织的某项活动。时间、地点、事件要交代清楚,还要注意详略得当,有条有理。
四、下面这则题为《卫生部写信感谢空军某部官兵》的消息与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同题材的报道,请仔细比较两文章,谈谈通讯与消息在确立主题、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异同。
新华社20讯卫生部最近写信给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表扬和感谢空军某部官兵为了抢救平陆县公路工地食物中毒的员工,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空投药品的任务。
信上说,
信上还说,空军战士抢救中毒工人的事迹,大大地鼓舞了病人的平陆县全县人民的革命意志,他们纷缎子写信感谢党中央和毛主席地他们的关怀,感谢人民空军的在力支援。中共平陆县委还将此事件写成材料,向全县人民进行教育,学习人民解放军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
(原载《人民日报》
一、 阅读近期报纸,书面推荐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各一件。
二、 实地采访,写一篇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