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谷雨(阳历1996年4月30日晚9点过八分,阴历3月13,出生于长沙附二医院。出生时体重7斤2两。钳产。轻度窒息。脐带缠颈。医生的打分是7分。
现在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大泉乡大坪中学读书,读小学六年级。
2008年刘谷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高职语文》教案(下册)
授课班级:高职四班、高职五班、高职六班
授课教师:刘咏梅
授课日期:二00五年二月至七月
教师:刘咏梅(副教授)
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QQ:359091935
联系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办
联系电话:0731----4080372
第二十七大节
课题:《灯》巴金
教师:刘咏梅
教学目的:
1.体会象征手法及其作用;体会文中含蓄的句子。
2.把握关键词语,理清作者思路。
3.结合对文理和文义的分析,口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思路和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象征的立意特点。
教学课时:3大节。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我们知道这篇散文采用了象征手法,即以海燕象征革命的战士,以雷电象征反动势力,其实很多名作家都喜欢用这样手法为文。那么,什么是象征手法呢?所谓象征就是以具体事情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象征手法包含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情想
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我们今天学习的巴金的《灯》也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文章
二、字词识记:
噩梦 窒闷 泥泞 泅 回溯 溺死 火炬 殉情 徘徊 梦寐
三、作者作品:
巴金,原名李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在“五四”浪潮的冲击下,走出封建家庭,1923年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927年赴法国。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所揭示的民主主义思想最吸引他,并开始创作早期作品《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都写一群知识青年在军阀统治中从事的种种活动,揭露了封建军阀同志的残暴与不义。他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作者以很大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启蒙教育方面,尤其《家》作用最大。鲁迅曾称赞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是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四、时代背景:
抗日战争开始,巴金就为抗战到处奔波,从来没有放下手中的战斗的笔杆。1941后9月巴金从昆明转到桂林,一直住到第二年2月。在这半年时间里“生命的毁灭、房屋的焚烧、人民的受苦,我看得太多了!但是一切是不是就把中国人民吓倒了呢?是不是就把中国的知识分子吓倒了呢?当然没有。”巴金在这段时间内接连写下了《长夜》
《寻梦》《怀念》《灯》、《火》等几篇散文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有着共同的情绪流露,有着相似的艺术表现手法。后来作者把它们都收入了《废园外》这部散文集中。
五、解题:
“灯”有多层意义,既指文中所写的灯火,又指光明、温暖、希望,也是一种对抗战必胜的信念。
六、理清结构思路
本文的思路:(1)先写眼前的灯给“我”和夜行者带来光明、温暖和勇气— — — (2)再写回忆的灯“我”和在人生道路上的奋进者带来光明、温暖和勇气。— — —(3)接着写联想的灯给古今中外的人带来光明、温暖和勇气。— — —(4)最后回过来写眼前的灯,得出“灯光是不会灭的”结论。
七、师生共同讨论,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第一部分(1—4段):写眼前的灯给“我”和夜行者带来光明、温暖和勇气。
第二部分(5—8段):从眼前的灯光引起回忆,赞美灯光给人以勇气和温暖,指明行进方向(“回忆”— —切身的经历、体会)。
第三部分(9-12段):讲述有关灯光的传说与友人的故事。进一步揭示灯光的象征意义(“联想”— —域外的传说、朋友的经历)。
第四部分(13段):坚信“灯光是不会灭的”,完成了由“窒闷”到“微笑”的感情转变(结束了“回忆、联想”,再次写“眼前” — —“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八、从全文看,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思路的?
答:全文内容始终是围绕着“灯”展开和深化的,其具体脉络是“眼前(灯)(1~4)→;回忆(灯)(5)→眼前(灯)(6~8)→联想(灯)(9~11)→回忆(灯)(12)→眼前(灯)(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