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谷雨(阳历1996年4月30日晚9点过八分,阴历3月13,出生于长沙附二医院。出生时体重7斤2两。钳产。轻度窒息。脐带缠颈。医生的打分是7分。
现在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大泉乡大坪中学读书,读小学六年级。
2008年刘谷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高职语文》教案(下册)
授课班级:高职四班、高职五班、高职六班
授课教师:刘咏梅
授课日期:二00五年二月至七月
教师:刘咏梅(副教授)
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QQ:359091935
联系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办
联系电话:0731----4080372
第三十一大节
课题:《杨柳》丰子恺
教师:刘咏梅
教学目的:理解作者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作者的赞颂的对象的本质牲。
教学难点;寓情于物,托物言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
一、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乳名慈玉,学名丰润,丰仁,亦叫丰仍,浙江崇德人。1914后入渐江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作品有,<缘缘堂随笔>。他的散文率真、朴素、清幽、玄渺。赵景深的评论是:“既包含着人间隔膜和儿童天真的对照,又常有佛教的观念”。有的选家将其作品总括为“禅喷喷味人生”。
二、解释题目
杨柳,是一种极为平凡的树。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更没有百花的娇艳。但它却成为文笔下长久不衰的颂歌。因为它有独特的身姿,有无穷的魅力。它因顽强而美丽,它因柔韧而不凡。丰子恺对杨柳的感悟让人耳目一新,他借杨柳来抒发一种平凡、相实的人生哲理,并借歌咏杨柳来颂杨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
三、预习课文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崇尚朴实自然的人生观是怎样体现的?
2.文中为什么要描述芍药、牡丹、紫薇等许多杨柳以外的植物,这与赞美杨柳的质朴有什么关系?
3.你认为杨柳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作者在细小微末的事物中发现了的揭示了什么机的人生哲理?
明确:
1.作者对杨柳的感情。“随缘”与“结缘”的阐释以及把杨柳同诸多花木的对比,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观。
2.这是要把这些植物的“高贵”与杨柳的“低贱”相对比,进而突出杨柳的平凡质朴不忘根本,使主题更鲜明,突出、深刻。
3.杨柳具有朴实无华、甘于奉献、不忘根本的品质,为人应象杨柳那样朴实、平和,奉献而不忘根本。
四、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3):写我与杨柳的关系。
围绕一个“缘”字展开,强调“随缘”而非存心“结缘”。反映出作者崇尚朴实自然的人生观。
第一自然段“天下事往往如此”,由喜欢杨柳推想天下诸事,对现实中某些捕风捉影,妄加推测的做法,表示出不敢苟同的态度。作者其实对杨柳是很有感情的,只不过不像世人理解的那么浅薄罢了。
第二自然段“天下事又往往如此”一句,是说作者可以为自己以杨柳的感情寻求各种借口,现实中许多人在为自己的言行或过错寻求借口来辩解、搪塞、推诿,作者认为这些不足取,而应注重自然和真实,即“随缘”。
第二部分(4-8)赞美杨柳的平凡无私。不忘根本的精神。
这一部分用对比的手法赞扬的“贱”与“下垂”。“贵”与“贱”的对比突出了杨柳的从不奢求,只是给予的可贵品质。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第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