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谷雨(阳历1996年4月30日晚9点过八分,阴历3月13,出生于长沙附二医院。出生时体重7斤2两。钳产。轻度窒息。脐带缠颈。医生的打分是7分。
现在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大泉乡大坪中学读书,读小学六年级。
2008年刘谷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高职语文》教案(下册)
授课班级:高职四班、高职五班、高职六班
授课教师:刘咏梅
授课日期:二00五年二月至七月
教师:刘咏梅(副教授)
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QQ:359091935
联系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办
联系电话:0731----4080372
第三十节
课题:《废墟》余秋雨
教师:刘咏梅
教学目的:理解废墟的真正内涵。
教学重点:对废墟文化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对废墟的历史文化价值、悲剧文化价值及现代文化价值的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大节。
一、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当代文艺理论家、散文作家。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后历任该校讲师、教授,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一、 作品集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
二、初读课文:
思考:1。作者为什么要写作《废墟》一文?
2、你所知道的废墟有哪些?
3.本文写到了哪些废墟?
4.谈谈你对废墟一文的初步理解,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重点句子:
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调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三、精读课文:
要求:教师范读,后学生朗读,可采取各种方式进行。
(一)朗读第一部分
思考:1、“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怎么理解?为什么诅咒?为什么寄情?哪个词是关键词?
2. 理清第一部分的行文思路,划分好层次。
(二)朗读第二部分
思考:1、熟读第一自然段,弄清什么是古罗马的角斗场、庞贝古城、吴哥窟,玛雅文化。
2.为什么这些地方不需要重建呢?找到表示答案的关键语句。
3.所有的废墟都得保存吗?找到表示答案的相关语句。
4.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什么?找到关键词。
5.理清第二部分的行文思路,划分好层次,由学生自己来划。
(三)朗读第三部分
思考:1、“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为什么缺少?
2.缺少废墟文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找到相关语句。
答: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
3.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这句话任何理解?
4.小结本段,划分层次
(四)朗读第四部分
思考:1、为什么说“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的象征”?
2.朗读最后一句,“我们,挟带着废墟直向现代”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四、小结全文
全文运用联想的方法,按跳跃性的模式结构来安排材料,文章分成既独立又有联系的四个部分。文章的观点是安排材料的中心,以“寄情废墟”为文眼,从历史的真实性、悲剧的意义和现代文明的需要等几个方面对废墟对废墟进行审视评述。作者的思路纵横驰骋,呈现了一种积极的跳跃性,这种跳跃不但出现在部分
与部分之间,还出现在段与段,句与句中。
如第一部分,从世界著名文化遗址到中国文物古迹,到衰老的自然规律:
又如第三部分,对真正的悲剧的评述,从屈原到杜甫,到曹雪芹、孙尚任,到鲁迅、白先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