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摸论"溯源


陈云一贯坚持“摸着石头过河”。20世纪90年代以前,赞许者称之为渐进式改革范式”之总纲。

1988年夏季价格改革闯关的前夕(那是一次预先有总体设计,并经反复测算的价格改革“范例”),陈云对浙江省和中顾委的同志说:领导干部身负重任,要善于听不同意见,不同意见也会有合理的部分。做工作不能只想快:慢一点,稳当一点,可以少走弯路。走弯路的损失比慢一点、稳当一点的损失大。……有人在报上批评‘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但没有讲出道理来:九溪十八涧’,总得摸着石头过。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我没有放弃”。

在陈云的讲话和著作中,涉及到"摸论"的原话收集如下:

19441212日,陈云在《关于财经问题的报告》中说到:

实际第一,书本第二。我们的同志喜欢书本子,讲的和实际不对头,我们一定要实际第一。书本的东西是人家的经验,是过去的经验,外国的经验,上海的经验,我们要总结自己的经验。

挑担第一,研究第二。要他挑担子,真正做起来。帮助参谋,不负责,涨价,跌价,要他自己挑担子,决定政策,他心里就打算,要负责,这样也容易进步。

先做工作,后摸规律。好多知识分子同志,到下面去找规律,工作还没有做,哪里去找规律?先做工作再讲,不要先找规律性,找不出的。要好好改变一下。

    许多同志叫研究专家,什么问题都请他去研究,平时他也没有做这个工作,要他去作结论,所作的结论大都是牛头不对马嘴。有些人不自觉,认为我是研究员,架子很大,这样,研究工作一定做不好。以后第一要挑起担子,你卖盐就研究卖盐的问题,卖布就研究卖布的问题。[1]

195047,陈云出席政务院第27次会议,在发言中指出:

物价涨不好,跌亦对生产不好;上月物价跌了15%。对此要先收后放。先少后多,使物价先跌后涨。要摸着石头过河,稳当点好。[2]

    在文字记载中,这是陈云同志首次使用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其时正值历时十几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得到全面治理之后,全国的工商业调整开始进行之时。

    1951年7月20,陈云在中共中央统战部讨论工商联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总结中指出:

    不要一下子打乱同业工会,而宁可采用其它的办法来合理使用经费和人员;等到工商联的工作做得久些,做得好些,并提高了威信,经费和人员的合理使用是可以逐步做到的。即使如此,办法也应该稳妥,这叫摸着石头过河。搞急了是要出毛病的。毛毛草草而发生错误和稳稳当当慢一点相比较,我们宁可采取后者。尤其是处理全国经济问题,更须注意这点,慢两三个月天不会塌,怕什么。[3]

    此时,工商业调整和全国性的通缩治理已经胜利完成,一五”计划已开始拟定。

    1956年11月11,陈云在八届二中全会的发言中指出:

第三类商品在自由市场开放也应该由少而多,一步一步地开放。要经过典型试验,逐步推广。[4]

19561119,陈云在商业部部务扩大会议上发言指出:

    我们做工作,要用90%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10%的时间决定政策。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有的同志却反过来,天天忙于决定这个,决定那个,很少调查研究实际情况。这种工作方法必须改变。要看到,片面性总是来自于忙于决定政策而不研究实际情况。[5]

    1961368日,陈云在继续听取化工部负责人关于化工、

医药、国防尖端工业情况的汇报时指出:

    看来,一件工作的改革,要先进行试验,不能一下就铺开来搞。搞试验要敢想、敢说、敢做,但在具体做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摸着石头过河。要把试验和推广分开,推广必须是成熟的东西,未成熟之前不能大干。人是需要经验教训的,老头子头发变白,就是碰钉子碰出来的。[6]

    其时,全国经济即将进入三年困难时期之后的调整阶段。

19801216,陈云出席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开幕会,并就经济形势与调整问题讲话,他指出:

我们要改革,但步子要稳。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时步子要小,缓缓而行。这绝对不是不要改革,而是要使改革有利于调整,也有利于改革本身的成功。[7]

    1983年1月28,陈云复信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的周太和,就来信征求对商业流通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的意见一事答复说:

    因为长期未摸这项工作了,所以提不出什么具体意见。对这个问题总的看法是:第一,体制必须改革。第二,改革必须经过试点。因为试点而使改革的进度慢了,与为了加快改革的进度而不经过试点,以致改得不好,还要回过来重新改,这两种损失相比,前一种比后一种要小些。[8]

    1984年6月30,陈云在中联部反映美国国务院经济中心顾问爱德乐对我国财经工作提出两条意见的内部材料上批示:

有经历的外国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有外国资本家都是如此。凡属危险项目,他们不搞,宁吃利息。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道理。[9]

1984913,陈云复信赵紫阳,说到:

    这几年,农村改革已取得极大的成功,城市改革总的说来,还处在积累经验的过程,广大干部不是都很熟悉。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务使改革健康发展。[10]

    1984年10月8,陈云出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决定》(第七稿);他在会议发言中指出:

    农村改革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工商业方面的改革也已经有了几年时间的酝酿、试点和实践。……但这次改革涉及范围很广,在进行过程中,一定还会出现一些难以预见的问题。应该像对待农村改革那样,边实践,边总结经验,以便使改革不断完善。[11]

    1985年9月23,陈云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闭幕会上讲话,他指出:

我们是共产党,共产党是搞社会主义的。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农村改革已取得明显效果o.城市改革,总方向是正确的,具体步骤,正在探索申。要走一步,看一步,随时总结经验。[12]

1987717,陈云在同赵紫阳谈话时指出:

    我今天主要谈你们现在身负重任和学习哲学这两个问题。……要把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把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延安,我当中央组织部长时,毛泽东先后三次当面同我谈要学习哲学,还派教员来帮助我们。毛泽东起草的文件、电报,我都看过,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要实事求是。这里的关键是把“实事”看全面。我过去说过,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13]

1988512,陈云在接见薛驹,沈祖伦、铁瑛等同志的谈话中指出: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领导干部身负重任,要善于听不同意见,不同意见里面有合理的部分。做工作,不能只想快。慢一点,稳一点,少走弯路。走弯路的损失比慢一点的损失多。有人批评说:摸着石头过河不对,但没有讲出道理来。九溪十八涧,总要摸着石头过,总要下河去试一试。摸着石头过河,这话没有错。[14]

1988108,陈云同赵紫阳谈话时指出:

    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的办法,看来困难不少。你们正在摸索,摸索过程申碰到一些困难是难免的,还可以继续摸索,并随时总结经验。[15]



[1] 2《陈云文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6月。

[2] 3《陈云年谱》(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月。

[3]4《陈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

[4] 5《陈云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

[5] 6《陈云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

[6] 7《陈云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月。

[7] 8《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

[8] 9《陈云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月。

[9] 10《陈云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月。

爱德乐的两条意见是:(一)不同意中国国际金融学会郑州讨论会上提出外汇储备只需相当于三个月进口额和四百吨黄金已经足够,甚至可考虑出售一部分黄金首饰的建议。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引进外资的增加,只留相当于三个月进口额的外汇储备是不够的。一旦国际出现大动乱,外汇就会变得毫无用处,只有黄金才可靠,因此黄金储备不能减少。(二)外贸发展计划不能只考虑对中国有利的一面,还应考虑国际金融贸易出现对中国不利一面的可能性。因为,外贸要受国际市场和其他国家政策的影响。现在有昨的局面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对稀薄期外贸发展计划应注意稳妥性。

[10] 11《陈云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月。

[11]12 《陈云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月。

[12] 13《陈云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月。

[13] 14《陈云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月。

[14] 15《陈云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月。

[15] 16《陈云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