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鉴赏(二十七)


 

毛泽东诗词鉴赏(二十七)

刘咏梅

 

《毛泽东诗词鉴赏》原主编:藏克家

副主编:蔡清富  李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8《教学评建月报》

主编:刘咏梅  

时间:2008324日星期一

地点:实验楼三楼评建办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410131

 

招生代码:4755

 

 

联系电话:13755025437

 

 

战地黄花分外香(二)

 

—读《采桑子 重阳》

 

魏巍

 

我附带说到,这几年来,随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和平主义和抽象的人道主义也侵入了我们的军事文学。他们的特征就是抹杀战争的性质,把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混为一谈。他们把一切战争都看成是罪恶的、破坏的和不人道的,把国共两党的阶级斗争都看成是一种误会。他们用这种观点来描写革命战争,结果弄得面目全非,为害极大。有的甚至歌颂侵略,歌颂敌人,诽谤自己。如果照此去做,将来人打进我们的国土,谁来保卫我们的国家呢!这是非常危险的。对于这种倾向,必须坚决反对

 

下面,我们来研究词的半阕。这里主要是描写秋天。在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里,有好几首写到秋天,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很喜欢秋天的。俄罗斯的大诗人普希金,就很喜欢秋天。每个人都各有自己喜欢的季节,这不算特殊。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对秋天的描写可以说独树一帜。在古典文学的传统描写中,秋天总多少和悲愁相联系。老杜的《秋兴八首》,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了。《秋兴八首》中的第一句便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随着藤萝架洒落的月光,洲前飘飞的芦花,江边停着的孤舟,高高的城墙上传来的悲角声,再加一阵一阵的猿,真要叫人下泪了。这些诗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自不用多说。而老杜在那年老多病羁留孤城的逆境中,忧国思家,心事重重,这是很自然的。可是,毛泽东笔下的秋天,比起许多诗家却是另一种调子。即使在他青年时期的词作《沁园春 长沙》中,也可看到这种特色。尽管他“独立寒秋”,而看到的却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以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总之,人和自然界都是一片生命力的欢跃。对秋天作如是描写的,实不多见。这首《重阳》也是这样。所以,尽管“不似春光”却也“胜似春光”了。为什么呢?是随便说的吗?不是,请看那绵绵的高山和河谷之中,“万木霜天红烂漫”,比春天的映山红还要殷红,还要可爱,这寥廓的江天不是真的“胜似春光”吗?我也曾看到过这样的秋景,千里江山,就象被一匹红毯子包着似的,真是太美太美了!

总之,这是一首渗透着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战斗者之歌。它感情饱满,意象宏丽。一种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同外部世界的美水乳交融地化为一体了。

这里,我对有关的背景材料也谈几句。这首词标明写于192910月。该年旧历重阳节是阳历1011日。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说,当年6月,朱毛领导的红四军在闽西连续取得胜利。6月下旬,红四军在龙岩召开第七次党的代表大会,就红四军党内长期存在的关于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和建军原则的不同认识进行讨论,但由于领导者的意见不一致,未能得到正确的解决。会后,毛泽东被迫离开了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当年1022日,红四军前委收到党中央928日的指示信。在信中,中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建设无产阶级革命军队的一系列正确主张,并指出在红四军中应“纠正一切不正确倾向”。1126日,毛泽东回到前委。在上述时期内,毛泽东同志住在后方养病,至1018日,虽刚能起床,还不能走路。重阳节就在这个时候。据此材料推断,毛泽东同志此时当是大病初愈,《重阳》一词想是渴望到前方进行战斗之作。如果是这样,那么这首词流露的情感应当说是更为可贵了。

1990213-15